“吹哨人”(Whistleblower),起源自英国警察发现有罪案发生时会吹哨子的动作,以引起同僚以及民众的注意。目前我们所指的“吹哨人”是为使公众警觉到身边的某一些危险而发出警告声。我们经常看到马路上的交警吹哨。
这个题目并不准确,但想不出来更合适的了。因为“他们”并不仅仅是内乡疫情的“吹哨人”,没有“一吹了之”,而且还是守护内乡平安的“白衣天神”。
一、一个喷嚏,惊出他一身冷汗
年2月1日上午10点20分。
医院儿科二病区住进一位叫小恒的3岁小朋友,患的是肺部感染。接诊的是主治医师谢小旭和朱潇、黄茵、孙亚溪、胡纯真4位护士。
5人按部就班的把小朋友安顿好,开始输液。
陪同小恒的是他的爸爸和妈妈。就在谢小旭为小恒重新戴上口罩的时候,站在旁边的妈妈周某菊连续咳嗽了几声。
职业敏感性让谢小旭回过头来,尽管妈妈也戴着口罩,但依然可以看到前额发红,典型的发烧症状,加上不断咳嗽,这让谢小旭高度警觉。
谢小旭(医院提供)谢小旭仔细盘问这夫妻两人,询问他们的行动轨迹。
二人介绍说,他们是灌涨镇刘岗村人,1月13日从广州坐火车,14日到达邓州,然后直接回到家中,坚决否认有流行病学史,也就是没有途径武汉、湖北,也没有和武汉、湖北人有任何接触。言之凿凿口气坚决。
谢小旭对周某菊说,今年的情况下不一样了,现在是危险时期,你们又坐火车回来,在车上免不了和湖北人接触,而且你还不断咳嗽,还是注意一点的好,快去做个胸部CT吧。
丈夫解释说,没事没事,她(妻子)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咳嗽,老毛病了,吃点药就好了。
苦口婆心劝说,但对方“铁石心肠”死活不去。
“但愿如此吧”。由于二人不是住院的病人,只是陪护家长,谢小旭也没办法采取强制措施,只有心存侥幸。
中午吃饭的时候,周某菊还是不断在咳嗽,一直默默观察的谢小旭忍耐不住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坚决要求周某菊去做进一步检查。周某菊这才答应下午和丈夫一起去做CT。
事后才知道,周某菊的执意隐瞒,坑了多少人!
而谢小旭的不依不饶,又救了多少人!
二、一张CT片,医院一级战备
下午4:21,儿科二病区主任郭中晓,在医院建立的“疑似及确诊病例专家会诊群”中,看到CT室主任王向东发布的一个肺部影像图,上面写道:“女性,27岁,患儿在儿科住院,本人发烧咳嗽,体温38度5,无疫区接触史”。由于上面写明是“患儿在儿科住院”,这让儿科二病区的主任郭中晓心头咯噔一声,格外注意。
当天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mfzl/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