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行病学特点
(二)传播途径
第五版修正版: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三、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
第五版修正版: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第五版修正版: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DII)、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四、诊断标准
未区分湖北省以外和湖北省内
(二)确诊病例。
第五版修正版: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1.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五、临床分型
(三)重型。
第五版修正版: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呼吸窘迫,RR30次/分;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mmHg(lmmHg=O.kPa)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出现气促,RR≥30次/分;
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mmHg(lmmHg=O.kPa)。高海拔(海拔超过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02/Fi02进行校正:PaO2/FiO2x[大气压(mmHg)/]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六、鉴别诊断
第五版修正版:主要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鉴别,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细菌性肺炎等鉴别。此外,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尤其是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三)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祖晓麟,就职于首都医科医院心脏危重症中心,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第二届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特邀引进人才,长期从事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及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工作。在15余年间的临床工作及介入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危重症临床经验,完整掌握冠心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独立并参与完成PCI约例。医院心血管危重症中心率先开展了IVUS、FFR、OCT、冠脉内准分子激光等介入诊疗技术,熟练掌握逆向、旋磨、药物球囊、可降解支架等介入新技术,参加过多项国内大型心脏病中心举办的冠心病诊疗技术学习与交流活动,积累了相关方面的操作技术与经验,受到了好评。参与多项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文章数篇。专家门诊每周一下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mfzl/5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