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介入放射学诊疗常用药物
4.1介入放射学术前用药
4.2介入放射学术中药物
4.2.1介入放射学术中专用药物
4.2.1.2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抗凝处理有着重要的地位。术中抗凝不充分,轻者可阻塞导管给手术带来困难;重者在血管内形成大块状血栓,血栓脱落产生肺栓塞,甚至致患者死亡。现今术中使用最广泛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即肝素钠,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万一使用过量又能应用药物及时对抗、中和其抗凝血作用。
肝素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抗凝剂,为含有长短不一直链阴离子的黏多糖,平均分子量为左右,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其抗凝原理在于肝素能激活血浆中正常成分抗凝血酶Ⅲ,促进和加速凝血酶Ⅲ中和灭活凝血酶Ⅱa、Ⅹa、Ⅻa、激肽释放酶、Ⅺa和Ⅸa等各种蛋白水解酶性因子,从而阻止血液凝固。主要是促进抗凝血酶Ⅲ的抗凝血作用,其次还可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在个别患者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在肝内被破坏,其生物半衰期为剂量依赖性,常规剂量下,静脉注射的生物半衰期为1~2h。
肝素口服和直肠给药均无效;肌内注射易引起局部血肿;皮下注射作用发生慢,但较持久;静脉注入生效迅速,在10min内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常用静脉给药方式。
肝素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均有抗凝血作用,对凝血过程中每一步骤几乎均有抑制作用。使用过量的主要危险是自发性出血,主要表现为各种黏膜出血、关节积血和穿刺点出血。应用时,特别是大剂量使用时,应定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或部分凝血激活酶时(APTT),作为调节剂量的指标,以使PTT维持在正常值的1.5倍之内为宜。如用药过量,可导致自发性出血。一旦引起严重出血,应立即停用,并同时缓慢地经静脉注射鱼精蛋白进行中和。鱼精蛋白的剂量与最后一次肝素的使用量相同,即1mg肝素应用1mg鱼精蛋白。鱼精蛋白用量每次不得超过50mg,一般用其1%溶液缓慢静脉注射。
在血管内介入性诊疗过程中,肝素主要用于术中器械的冲洗和对患者进行肝素化。冲洗器械采用配制好的肝素盐水间断经导管或鞘管少量推注。肝素化常用的方案为:①团注法,即经导管或静脉次性(团注)注射~U,使患者全身低剂量肝素化;②持续滴注法,即经导管或静脉持续将肝素注入患者体内,用量约U/h。我们常采用前者进行肝素化。在肝素化的时机方面,应注意在下腔静脉完全阻塞者行破膜前,仅给予冲洗导管防止局部血栓形成,待破膜成功后再给予全身肝素化,目的是尽可能减少由破膜导致的出血风险。
附:硫酸鱼精蛋白(肝素对抗剂)硫酸鱼精蛋白含有较多的精氨酸残基,具有强碱性,可同酸性肝素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使肝素失去活性,因此适用于肝素用量过多而引起的出血。1mg鱼精蛋白可中和U肝素。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用量应与所用肝素最后一次用量相当,一次用量不得超过50mg。使用时应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并严密观察有无低血压、血管性虚脱、心率过缓等不良反应。
更多精彩内容:
造影剂(一)
造影剂(二)
造影剂(三)
造影剂(四)
穿刺消融术(一)
穿刺消融术(二)
穿刺消融术(三)
穿刺消融术(四)
介入放射学术前用药(一)
介入放射学术前用药(二)
介入放射学术前用药(三)
生理腔道内异物与结石取出术
球囊导管与扩张器类——球囊导管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基本操作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鞘管类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穿刺针类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看的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rhzl/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