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先心病治疗 >> 先心病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跨越公里的拯救,1个月先心病宝宝死

来源:先心病治疗 时间:2020-7-19
年4月29日,一对年轻的父母怀抱一名襁褓中的婴儿从广东省连夜赶赴湖南,慕名来医院急诊科。因病情危重,患儿紧急收住PICU治疗。入院时患儿晨晨(化名)呼吸急促、咳嗽咳痰明显、外院诊断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中度肺动脉高压”。入院时查胸片“心脏增大,双肺炎症”;心脏彩超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6mm),双向分流,右室肥大,重度肺动脉高压”。一个多月的小婴儿这些都是致命打击如不及时手术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发展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可能失去手术机会甚至死亡……以PICU陈淳媛教授和心胸外科王电军副教授为核心,成立了包括体外循环组、麻醉科、手术室、影像科、临床药理等多学科(MDT)的医疗救治小组,为晨晨制定了最佳诊治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抗感染治疗,患儿于5月9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出现肺动脉高压时出现右向左或双向分流术中发现患儿“室间隔缺损8mm,永存左上腔,重度肺动脉高压(肺主动脉直径比为2:1),右心室肥大”,患儿术后出现明显低心排,血氧、血压不能维持,心率大于次/分,在气管插管+转运呼吸机辅助通气下由麻醉科医师、心胸外科医师、手术室护士以及儿科医护人员护送至PICU,术后使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难以维持血压,持续心率增快、四肢循环不良、浮肿、肝大、尿少等心源性休克表现,并出现明显“寒冷损伤综合征”。△气管插管下的晨晨行腹膜透析治疗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陈淳媛教授和谭彦娟护士长带领医护团队立即采取相应急救处理,积极抗休克、限液、抗感染、强心利尿,降肺动脉压,止血护胃等治疗,由于心功能差、肺动脉高压,患儿反复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经多次行腹膜透析减轻液体负荷、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经过近1周的守护,患儿生命体征才渐渐平稳,渐渐撤除呼吸机和血管活性药、拔除腹膜透析管,吸吮少量奶。△撤离呼吸机后的晨晨第一次尝试经口喝奶没有了让人难受的气管插管,还能喝到甘甜的乳汁,此时的晨晨终于“尝到”了幸福的味道。年5月28日上午,经过30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晨晨各项指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王电军副教授团队收到感谢锦旗△晨晨一家和部分医护人员合影目前,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越来越适应当前医疗现状,大大提高了疑难重症患儿的救治成功率!PICU将和各专科紧密配合、多学科合作,建立儿童危重症MDT,做好儿童危重外科疾病的围术期管理,为危急重症患儿保驾护航!医院PICU于年受国家财政资助,建立了儿童危急重症急救平台,扩大了科室规模,增加大量抢救治疗设备:床旁超声、核磁呼吸机、儿童ECMO、中央连续脑功能监测系统、中央监护系统、儿童胃肠镜等,为打造一体化多学科协作的急救平台、最大限医院综合优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家介绍

陈淳媛,中南大学医院儿科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儿科重症监护室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急救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组长,湖南省营养学会妇幼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鉴定专家。擅长对体弱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佝偻病等常见疾病及疑难病、危重症、儿童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危重症的救治特别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抢救、机械通气、外科重症的围手术期管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王电军,医学博士,中南大学医院心胸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任心胸外科心外专科主任。中国医促会心脏重症分会湖南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6年,曾医院进修学习半年,多次在美国、德国、荷兰及奥地利等国短期学习。擅长心脏瓣膜外科、冠心病,先心病,大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在微创心胸外科、心胸外科危急重症救治和重症监护及心肺移植手术的临床及科研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

作者/唐杨思思谭彦娟

编辑/张璟茗

出处/儿科PICU第二党总支

出品/新湘雅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zlff/44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