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先心病治疗 >> 先心病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上

来源:先心病治疗 时间:2020-11-16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0111.html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孩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在胎儿发育的早期,由于染色体异常、病毒感染、药物损害、电磁辐射、营养缺乏等原因使胎儿心血管发育停顿或者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有很多,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几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

一、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选闭合。如持续不闭合而形成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

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孩子,在查体时可听到典型的心脏杂音,这可能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如果导管直径较大,也可能合并其他临床表现:心跳快、呼吸快速、呼吸声音大、体重增长或生长缓慢、喂养困难(喂奶时可出现疲倦、中断进食和出汗等)、皮肤苍白。

动脉导管未闭一般来说在婴儿出生以后24小时之内就应该自然闭合。假如幼儿动脉导管在超过1岁以后还没有自然闭合,以后这个动脉导管再闭合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那么,是不是被诊断为动脉导管,就一定要做手术治疗呢?有文献称,在体重小于g早产儿,如果动脉导管直径大于1.5mm,就可能会对宝宝的循环稳定产生明显的影响,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药物治疗,封闭动脉导管。过去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吲哚美辛,近年来,人们发现布洛芬也有可以闭合动脉导管,且效果和吲哚美辛差不多。在早产儿中应用药物闭合动脉导管的成功率可以达到60%以上,应用药物治疗的禁忌证包括: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胃肠道出血、肾功能不全等。

如果孩子的导管不具备药物闭合的条件,或者已经错过了早期药物闭合的机会,则可以考虑使用介入封堵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一般是采用胸部左后外侧切口进行,医院也可以采用电视胸腔镜做微创动脉导管闭合手术。

二、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医生们有时候也称之为“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指位于两个心室之间的室间隔上的孔洞,就如同是两个屋子之间的墙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室间隔缺损的产生是由于胚胎发育期间,室间隔发育不完全造成的,发病率在先心病中占到约20%,占到新生儿的0.5/。50%以上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都合并有室间隔缺损。

小的室间隔缺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查体的时候听到心脏杂音;如果室间隔缺损是中等大小或者更大,则可能会引起如下心跳增快、呼吸快速、体重增长慢、发育迟缓、喂养困难(进食时可出现疲倦和出汗)、皮肤苍白等症状,伴随着这些症状,孩子的体质也相对较弱,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那么,在存在室间隔缺损的心脏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事情最终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生理状态下,左心室的压力要远远高于右心室,但两间屋子由“一堵墙”隔开了,所以动脉血、静脉血井水不犯河水,各行其道。现在两个房间的墙上出现了一个洞,高压腔(左心室)里富含氧气的红色动脉血自然就会流入低压腔(右心室),此时右心室里是动、静脉血的混合血。直到有一天,右心室的压力最终高过了左心室的压力,两个心室之间成为了右向左为主的分流,静脉血发现进入左心室的阻力远低于进入肺脏的阻力,于是,体循环内缺氧静脉血的比例进一步增加,孩子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口唇、甲床青紫,称作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sSyndrome)。这时候,就已经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由此可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危害,以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意义,通过筛查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疾病带给宝宝和家庭的损害也可以降到最低,希望各位宝爸宝妈一定要重视。

新沂市妇幼保健

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zlff/5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