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4日,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谢秀乐主任团队医院(医院)袁义强院长和黄琼主任亲自指导下,完成河南省首例心腔内超声指导下房颤左心耳封堵术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一次手术解决了困扰患者的持续性房颤血栓栓塞和房间隔缺损两大问题,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市在房颤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对我院的卒中中心和房颤中心两大中心的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患者张先生54岁,3年前体检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未引起重视,近2年来备受胸闷,心悸的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慕名来医院求助在我市先心病领域权威的心内二病区谢秀乐主任。患者入院后经我院超声科屈建锋主任和夏楠副主任医师的仔细检查确诊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缺损部位22mm,左向右分流,左房内径55mm,右房内径73*67mm,EF55%。该类患者的常规治疗是仅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但考虑到患者动态心电图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心脏彩超左房内径以达55mm,右房内径大73*67mm,药物复律,电复律,射频消融术等方法均无法达到理想的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患者目前CHA2DS2-VASC评分为3分,HAS-BLED评分为3分,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血栓及出血风险会逐年增加,一旦在口服抗凝药物时出现出血,或依然出现血栓栓塞时,再想行左心耳封堵术时,近30mm的房间隔封堵器,像一堵无法逾越的强,无情的挡住了14F的左心耳封堵鞘的路径。因此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谢秀乐主任团队与我省的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在左心耳封堵术方面最有经验医院(医院)袁义强院长团队讨论,决定为张先生实施房颤左心耳封堵术联合房间隔封堵术,一站式解决患者房颤卒中和房间隔缺损两大问题。
袁义强院长(右一)黄琼主任(右二)和我院谢秀乐主任(左二)康锐医生(左一)共同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实施房颤左心耳封堵术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术中造影显示左心耳呈多分叶菜花装,极易造成血流瘀滞,继而形成心源性血栓栓塞,引发脑卒中。通过精确测量口径及左心耳深度,植入一枚33mm直径的WATCHMAN左心耳封堵伞成功的堵住了左心耳的开口,有效的避免了左心耳血栓脱落形成脑卒中的风险。
房颤动使21世纪心血管流行病,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引起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脑卒中和诱发心力衰竭,房颤时杂乱无章的心脏电活动代替正常心律下规则的心脏电活动,导致不稳定的快心律,患者会有心悸,气促等症状,这种不规律的心律会导致血栓栓塞的风险。研究表明房颤患者5年中风的发生率高达20%,中风后一年的死亡率高达30%。而这种血栓90%以上来自于左心耳。近年来微创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全球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治疗新趋势,左心耳封堵可以使中风、栓塞、心血管死亡率降低40%,心血管死亡率降低60%,全因死亡率降低34%。而常规的左心耳封堵术需要经全麻及经食道超声指导下完成,增加了手术时间,患者不适感及手术风险。而Carto系统心腔内超声(CartoSound)引导下的左心耳封堵术,代替常规的经食道超声,可以在局麻下完成,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手术风险,这种联合和创新为河南省首例。
左心耳造影
测量左心耳大小
选择33mm的WATCHMAN封堵器造影下显示封堵效果好
进入心腔内超声进一步验证封堵器位置及封堵效果
完美释放左心耳封堵器
继续为患者行左房房缺封堵术,术后通过腔内超声及经胸超声均证实房缺封堵效果良好。
顺利释放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手术整体耗时60分钟,患者术中无任何不适,安返病房.
医院心内科二病区谢秀乐主任团队,作为我市最早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和起搏器植入治疗的团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探索新技术和新领域,在引领和推动我市三维房颤射频消融技术不断前进的同时,开创先河,在我市首次开展房颤左心耳封堵术。并在河南省首次将心腔内超声、房颤左心耳封堵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完美结合。一箭双雕,解决患者两大问题,进一步推动了我院卒中中心和房颤中心的建设,使两大中心的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好的为全市人民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由衷的感谢袁义强院长和黄琼主任对我们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院领导和医务科对这项新技术开展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感谢各兄弟科室术前尽心尽力的把关,术中全力的参与和支持,感谢介入导管室贾老师和梁老师团队兄弟姐妹的辛苦配合,感谢强生和波科工程师的完美搭档。我们的任何一台手术,医院整体实力的体现,是集体的功劳,团队的力量,希望我们这个大家庭越做越强,越来越好!
术前医务科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
术中各介入导管室团队和各兄弟科室齐帮忙,全程背铅衣在导管间配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zlff/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