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
□《民生周刊》记者郑智维
“我是从红河州考出来的,毕业后我还想回家乡工作。”在学校进行的就业意向调查中,赵合尼说。
赵合尼是河南一所高校建筑环境专业的毕业生,家住云南省红河州的边远山区。因为父母常年生病,家境困难,家里是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户。
根据赵合尼的情况,从“思想引领、学业帮扶、心理疏通、就业引导、职业发展”等方面,他所在学院为其量身定制了综合素质提升方案。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就业导师、学院领导、校友们接力开展就业帮扶服务,助力赵合尼就业。
根据“百日冲刺”活动部署,各地各高校对低收入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重点群体,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开展重点帮扶。赵合尼顺利就业,就得益于这项工作的推进落实。
为千方百计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政策要求,学校为重点群体的高校毕业生每人至少提供3~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并及时兑现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低收入家庭毕业生
想在云南当地找一份建筑设计类工作,但受家庭条件、疫情及自身性格等多种因素影响,赵合尼面试过多次,都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针对赵合尼的情况,班主任主动和他沟通,并邀请学院领导、系主任和校外合作企业,对他进行多次网络模拟面试辅导。这大大缓解了赵合尼的就业焦虑情绪,坚定了他们的就业信心。
他所在学院组建了就业导师团队,为毕业生配备“辅导员+专业老师+校外力量”就业帮扶团队。每周至少一次“一对一”就业指导,做到学生就业特点清、就业目标清、就业进展清,实时跟进就业服务。
利用“亲缘、地缘、学缘”资源,学院广发联络函,深入挖掘就业资源,做好定向推荐。针对赵合尼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学院及时帮助他申请了就业补贴。
随着帮扶举措的一步步落实,赵合尼的就业目标逐渐清晰。
学院根据他的就业意愿,多方联系本校在云南工作的校友。根据赵合尼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目标,校友们帮助他联系了3家云南当地建筑设计企业,并指导面试技巧。毕业离校前,赵合尼顺利进入红河州一家单位。
由于在就业市场明显缺乏优势,低收入家庭毕业生面临的冲击相对较大。
低收入家庭毕业生不仅无法得到来自家庭的资源支持,还普遍面临偿还助学贷款、承担家庭责任等负担。事实上,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是中央牵挂的重点群体,也是教育系统倍加关心、全力帮扶的重点对象。
就业援助重点对象
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首要任务,高校要及时精准地帮扶特殊群体学生就业。
通过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将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
除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毕业生外,身体残疾等群体的毕业生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据了解,今年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达人,相较去年有所增加。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该群体的高校毕业生求职面临新挑战。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zlff/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