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先心病治疗 >> 先心病治疗费用 >> 正文 >> 正文

家门口就业有妙招,精准帮扶效果好大众日

来源:先心病治疗 时间:2023/12/24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0536.html
“贫困户来免费领养架子牛,当养到可以卖的时候,我们就以市场价收购,然后从中扣掉买架子牛的钱。”惠民县何坊街道大李社区党总支委员、福财肉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刘清华说,“这样既解决了贫困村民买牛的资金问题,也解决了他们的销售的困难,一举两得。”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何坊街道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谋划,誓以决绝恒心和坚定毅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产业扶贫,走出农村致富路李忠田就是受益人之一,他今年58岁,媳妇因白血病去世,因为看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年,他被列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刘清华在合作社给他提供了养牛的工作,一年收入了多元,顺利脱贫。对于那些不会养牛的贫困户,刘清华还开辟了另外一条致富路子——打草卖给合作社,每斤草以9分钱的价格收购,“夏天沟坡上到处都是青草,只要能受累,一个人一天割几百斤不成问题。”刘清华说,“到了夏秋季节,来我们这里卖草的农户每天像赶集,一天两拨,一个秋天两口子能挣一万多元。”对于村里的2名老党员贫困户,岁数大了,失去了劳动能力,刘清华给他们包吃包住,每个月元的工资,在合作社做些看门、喂饲料之类的杂事。借助传统牛养殖产业,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优先与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签订养殖收购合同,统一合同保护价收购,降低了养殖户的饲养风险。现合作社与2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为期3年的帮扶协议,为有能力的贫困户通过直接提供劳动岗位、提供幼牛、提供资金、无偿提供牛棚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现已带动10余个村的30余户贫困农民加入合作社从事养殖业。在帮扶贫困户的同时,合作社还辐射带动了全县及周边地区养殖户余户。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建扶贫车间在美灿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一辆装满用宽条布带编制的收纳盒的大卡车正整装待发。开料、弯花、焊接、抛光、除锈、烤漆……惠民县何坊街道东寨子村贫困村民岳智英每天忙地不可开交,“每天把手工活给俺送到家门口,编完了,一个电话就上门来收,能有今天的变化,全靠脱贫攻坚的有力推进。”她感激地说。这家创办于年的扶贫车间是何坊街道第一家小微企业,安置十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该公司定期到附近农户家里收活儿放活儿,更是把工作岗位送到了出行不便的贫困户家里,用公司负责人张辉的话讲,公司招人优先考虑贫困劳动力就业,因为他们会更珍惜这个工作岗位,需要加工的零活儿,也是先送到贫困户家里,让无法外出、无业可就且有能力干活儿的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双手就业、就地脱贫。村民岳智英干编织已经3年多了,她每月能挣余元,挣钱管家两不误。“扶贫车间解决了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三大难题,第一个解决了贫困户自主前期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二个解决了贫困户文化水平不高,技术不多的问题,第三个解决了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抗风险能力不强的问题。”何坊街道分管扶贫工作的党工委副书记李大伟告诉记者。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际,精心谋划、积极探索、统筹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在帮扶政策、财政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何坊街道探索出了一条以扶贫车间为载体,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造血式”扶贫路子。目前,何坊街道辖区内扶贫车间总数已增至12家,吸纳就业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0余人,人均月增收入近千元,扶贫车间已成为村民稳定就业的“蓄水池”。灵活就业,创造岗位助力脱贫攻坚“受疫情影响,俺暂时没出去打工,得知街道上有临时公益性岗位后便报了名,既可以为疫情防控出份力,又能有一些收入。”贫困户耿丰芹说,该街道开发的临时公益性岗位,可以说是及时雨。在何坊街道像耿丰芹这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就业收入的贫困劳动力不只她一人,为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何坊街道及时组织专门力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情况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并和县人社局等部门及时沟通,紧急开发了村街防疫消杀、排查巡查等临时值守岗位,对暂未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员,根据个人实际和意愿全部安排到村街公益性岗位。为了保障部分贫困户生活,街道就地开发消毒、保洁和测温等临时性扶贫公益岗位,名贫困劳动力到村街公益性岗位上岗就业。另外,街道重大项目开工也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渤海新苑安置区项目一期工程投资1.5个亿,目前正在进行下面层铺、绿化、机电等配套工作,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9%。王德玉来这里干活,每天能挣一百七八十元,多劳多得,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并且离家近很方便。现场五六百名工人都是他们临近村的村民,一些还是像他一样的脱贫户。截至目前,何坊街道农村公益性岗位已安置贫困劳动力上岗余人次,临时公益性岗位已安置贫困劳动力上岗余人次,已发放岗位补贴82余万元,帮扶贫困家庭人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程芃芃通讯员王军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zlfy/83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