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事第58期
在需要帮助的时候
旁人一个小小的举动
就能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温暖
奉献一份爱心,点燃一片希望
在珠海这座城市
总有人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让人们在忙碌的城市生活里
感受到爱与温暖其实无处不在
让我们来看看
最近珠海发生了些什么
暖心的事吧~
病魔虽无情师生有大爱
北师珠一夜筹集50万元善款为老师治病
北师大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老师元诗超罹患重症,北师大珠海分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潮涌,短短十小时内为老师筹集了50万元的大病治疗善款。师生大爱感人肺腑。看着众筹平台上如江河潮水般涌来的爱心,元诗超老师一次次热泪盈眶,7月15日上午,他强撑病躯写下感谢信说:
“无论今生与来世,我必将为你们祈祷,愿我走过的痛楚你们不必经历,愿我拥有的幸福你们触手可及!”
元诗超和他的感谢信。北师大珠海分校供图
1缘起
元诗超是北师大历史学硕士,年至今在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任教,育人十几载,桃李满园,所教课程广受学生好评。年,元诗超不幸罹患癌症后,一直与病魔坚强抗争。“清瘦、安静、坚强”,这是学生们对元老师的印象,他工作兢兢业业,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还努力为学生争取实践机会。罹患癌症以来,元老师多次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坚持重回讲台为学生授课。然而,艰难的治疗将元老师折磨得精疲力尽,枯瘦背驼。但是,不管多么艰难,元老师都没有放弃对教学的热爱,没有放弃与病魔抗争。最近,医院建议采用PD1方法进行治疗,全程费用需要万元左右。得知有新疗法可挽救老师,元老师的学生组织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发起众筹,筹款50万元,全力帮助元老师治疗。
2
筹款
“如今,身体轻松,没有癌痛成为我每天早晨起床后的奢望和祈求。癌痛每天在折磨和摧残我的精神意志和肉体。但我一直坚持着,坚持与癌魔抗争,坚持走上讲台。”7月14日晚上9时30分,点水筹众筹平台上的一封求助信迅速在 从7月14日晚上9时30分至15日早上7时30分,众筹信息被快速转发,并在北师大的校友圈里不断被转,据不完全统计:该条信息一夜之间被有效转发次,共筹得笔善款,有人实名制证实筹款情况属实。在发布的短短几个小时里,善款金额就由几百元攀升至几十万元,一夜之间达到50万元的医药筹款额度。离开母校8年的杨同学告诉记者,元老师是他们当年的广告学老师,师生情谊非常好。当晚很多同学都在刷新页面, 15日上午,元诗超老师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一封感谢信:
“生逢此时,活在当下,遇见你们,我何等的光荣!何等的万幸啊!......我最亲爱的孩子们,我的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我仗义的校友们,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以及那些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们,我只是小小的老师,小小的人啊,我只能向你们每个人深深致以鞠躬并道声我最诚挚的感谢——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
(珠江晚报记者古春婷)
“快门无声”听障青少年第三届摄影夏令营闭营
58幅作品即将上线
图为听障青少年参加了为期四天的摄影夏令营。珠江晚报记者朱习摄
日前,为期四天的“镜听海韵——‘快门无声’”听障青少年第三届摄影夏令营在珠海落下了帷幕。四天时间内,手持单反相机的听障少年们踏遍了珠海各个角落。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将在中国摄影在线网站展出。
在四天的行程中,来自珠海、中山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广州聋校的营员们经历了多个人生“第一次”:
●第一次作为志愿者服务康园工疗站的康复人员,记录他们在康园工疗站的康复活动;
●第一次在金湾智造大街参观工厂流水线;
第一次作为足球球员,在位于横琴的珠海黑豹拉丁足球俱乐部与教练球员们进行足球友谊赛;
●第一次以记录者身份,进入长隆海洋王国拍摄水上世界的精彩活动。
来自广州聋校的林莉用手语告诉大家,在本届夏令营中,她的摄影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18日闭营仪式上,由“快门无声”公益项目倡始,中国摄影在线、深圳市残疾人摄影家协会、珠海市摄影家协会以及珠海知识女性联合会代表签署了联盟协议,成立了“珠三角”听障青少年摄影促进联盟,未来将集结粤港澳大湾区多方力量共同推进摄影听障青少年的成长。
摄影作品
即将上线
据悉,夏令营闭营之后,本次夏令营的58幅听障青少年优秀摄影作品将在中国摄影在线网站上正式上线,展示听障少年视角下的活力之城和“幸福珠海”。
(珠江晚报讯记者胡钰衎)
牵手吧,老伴!
拱北第二届金婚项目举行金婚老人见面会
金婚老人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珠江晚报记者宋爱华摄
“我已经90岁了,我和老伴儿结婚62年了。”7月13日,拱北联安市民艺术中心多功能演播厅里充满感人的氛围,8对金婚老人参加了拱北第二届“牵手吧,老伴”金婚项目活动,在现场为大家分享了他们风雨相伴的人生故事,尤其是90岁老先生江晋凡的一番话让现场听众无不动容。
(向上滑动查看↑↑)
见面会一共有8对金婚老人出席,其中年纪最大的是90岁的老人江晋凡,他与爱人已经结婚62年,他戏称自己是“90”后。见面会首先邀请拱北第一届金婚项目的两对金婚老人分享了去年参加活动的感想,胡望高与胡顺莲夫妇讲述了自己在参与过程中收获幸福与感动,接着去年金婚项目负责人孙国荣夫妇也给大家分享了项目的开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随后进入金婚老人分享人生故事环节,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的金婚老人是梁添柱与李美田,已经七十多岁的梁添柱老人竟然是自己开车过来的,看上去非常年轻,他们给大家分享了他们曾经走过的艰苦岁月与恋爱故事,展示了他们当年的结婚证以及那时的老照片。另外一对金婚老人邹盛福与龙春秀在自我介绍后,邹先生在讲到他和老伴儿的爱情时,动情地朗诵了一首毛泽东诗词《咏梅》,以表达对爱人坚贞的情感,感动了现场每个人。
在见面会上,最让人惊喜的是金婚老人江晋凡与刘培华两位老先生居然是抗美援朝时的老战友,在见面会上,两位失去联系多年的老人重逢后紧紧拥抱在一起,眼中泛出激动的泪花。分享会后,金婚老人在项目志愿者的带领下学唱了《金婚之歌》。
据了解,第二届“牵手吧,老伴”金婚项目由香洲区新媒体文化协会与拱北联安市民艺术中心承办。
(珠江晚报讯记者宋爱华)
拱北走失老人找到了沿海岸走了整整两天
被热心群众报警援救
12日下午,80岁的老人徐清怀,在走失两天后找到了。走失当日,老人从位于拱北的家出来,沿海岸行走了两天,在唐家湾被一位热心阿姨发现,报警后送当地派出所。15日上午从老人亲属处获悉,其情况尚好。
(向上滑动查看↑↑)
徐清怀女婿陈先生表示,14日下午5时左右,他接到警方通知,说老人找到了,被送到唐家派出所。家人前往,看见老人精神较好,健康状况也不错。现场办案人员说,老人是被唐家一位老阿姨找到的,但她行善不留名,讲完经过就离开了。据这位阿姨说,在唐家湾临海干道旁看到徐清怀老人,当时他一个人来回游荡,神情紧张,身边又没有旁人看护,觉得他很像走失老人,于是上前询问,帮忙。由于语言不通,无法对话,她拨打电话报警。随后,老人被接到唐家派出所。
得知老人安然无恙,寻人整整两天的陈先生一家总算安下心来。让家人倍感意外的是,老人从拱北外出,竟然去到相隔甚远的唐家,这当中的经历不寻常。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其间很多事情记不住,家人难以获得更多情况,只听说他这两天不停沿海边走,天黑或遇到暴雨就去巴士站或公园躲避,中间粒米未进,滴水未饮。在老人的记忆中,女儿女婿家也住海边,出门发现迷路后,一下子慌乱了,不知道怎么办,口袋有钱也不知道用,因为急着找路,吃喝都没顾上。只觉得沿海边走可以找到家,没想到南辕北辙,走到了唐家。
15日,陈先生通过媒体对提供帮助的口岸派出所、唐家派出所,以及乐于助人的唐家阿姨表示感谢。当天,他就给岳父配了老人手机,准备了紧急联系卡等应急用品,以备不时之需。他还借此事提醒其他家庭,平时要做足准备,细心看护,以防老人走失。
(珠江晚报讯记者苏振华)
七旬阿婆过关突发心脏病
海关人员紧急救助获点赞
7月13日凌晨,一名七旬阿婆在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过关时突发心脏病晕倒,现场海关关员不仅及时救助,而且在帮其恢复正常后,又用轮椅将其护送到澳门关口,此举得到了现场广大旅客的点赞。
(网络图片)
(向上滑动查看↑↑)
当天凌晨5点许,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往来旅客仍络绎不绝,当班关员王蕊在开展车道巡查时,发现出境大厅门口的风雨廊内,一名年近七旬的阿婆躺在地上痛苦呻吟,两名陪同的男女神情紧张、不知所措。
王蕊当即上前询问情况,男子焦急地说老人是他母亲,一家人正准备回澳门,走到风雨廊时,母亲心脏突然不适,全身瘫软,无力行走,不知如何是好。
旅客生命遇到危险,海关救助义不容辞。王蕊所在的当班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安排有卫生医疗知识的当班关员闫邦奇到场进行初步检查,一起了解阿婆的身体状况,教授呼吸稳定情绪、缓解疼痛的办法,并向家属提出打救助电话的建议。
在大家的帮助下,阿婆情绪得到平复,休息片刻后表示自己身体已稍恢复,无须拨打,可与家人继续医院。
为防止老人在行走中再出问题,关员主动提出用应急轮椅一路护送该名老人出境,直到澳门海关的限定区域前,整个救助和通关过程不到10分钟,阿婆和家属对海关的及时救助和人性化服务连声感谢,现场的旅客也为海关人员表现点赞。
据悉,拱北海关驻保税区办事处针对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24小时通关的特点,提出以“高效、严谨、人性化”的把关服务原则,细化服务流程,对通关中的急病患者等特殊旅客依法给予便利。
珠江晚报讯(记者陈新年通讯员伍梓宁)
省首例!医生“翻山越岭”封堵左心耳
七旬老翁返院谢仁医仁术
医院的医生在为患者做左心耳封堵手术。珠海特区报记者赵梓摄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房颤随之而来的风险包括心衰、脑血管意外、死亡等。其中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在部分人群中有相当高的发病率。降低脑血管意外风险在近10年来已经成为热点,新的药物和机械治疗方法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左心耳封堵术,即将一个封堵器放入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封堵术的开展,为患者带来福音。
近日,医院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了左心耳封堵手术,这在广东省尚属首次。
1医生“翻山越岭”为患者封堵左心耳
(向上滑动查看↑↑)
7月10日,家住斗门井岸的赵老伯从井岸转两次公共汽车,医院找该院心内科姜小飞医生。见到姜小飞,他如同见到亲人,不仅笑容满面,还将手伸过去紧紧握住姜医生的手。
事情还得从去年说起。年过七旬的赵老伯出现无法入眠、咳嗽等症状,感觉不妙医院就诊。其实早在十年前他就发现自己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但由于没有什么症状,就一直没有理会。而现在一活动后就胸闷、气促,连儿子住的五楼都爬不上去。医院心内科姜小飞博士对老人进行深入检查后,发现赵老伯由于长时间的房间隔缺损,已经导致了心房结构的变化,并且出现了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心衰的情况,病情非常复杂。
为解决难题,姜小飞医生随即启动了多学科诊疗(MDT)程序,协同超声、影像、介入、麻醉等相关科室对他的病情进行了深入讨论。要避免患者未来由于房颤、房扑而导致的脑梗塞,又要将房间隔缺损这一先天性心脏病治好,最终决定对其进行高难度的左心耳封堵联合房缺封堵术。该手术同时实现了左心耳封堵和房间隔缺损封堵两项手术的完成,业内称其为“双堵”,即同时使用了两把封堵器,在心脏内部进行了相关部位的闭合操作。
由于姜小飞娴熟的技术,虽说操作像“翻山越岭”,但整个手术仅仅花费1.5小时,由于采用的是非全麻下微创介入技术,患者第二天可以下床行走。手术非常成功。据悉,这样的手术当时在国内也不多见,在省内尚属首次。
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其实赵老伯手术后每个月都会来找姜小飞,他还送给姜小飞一面锦旗,上书:不忘初心、勇攀医学高峰、造福人民。
2
年轻博士连续取得技术突破
(向上滑动查看↑↑)
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时在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同时,WATCHMANTM微创治疗方案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作为珠海首位通过国家卫计委资质认证的“先心病介入诊疗”专家,姜小飞曾经将介入手术引进珠海“救心行动”,使先心病患儿免受开胸之苦。此外,姜小飞带领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年完成了粤西地区首例“左心耳介入封堵术”,为房颤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年10月,他的团队完成了全球首例镜像右位心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年10月,团队承办的首届“珠江西岸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完成珠海介入领域首次5例现场手术直播,其中1例为超高难度的左心耳联合房缺封堵术,这在当年还是珠海介入医学领域的首次手术现场演示。
主席台前的姜小飞神采奕奕,而手术台前的他:每天穿着重达30斤的铅衣在辐射环境下平均工作近5小时,经常手术到深夜。但是他希望为更多饱受病苦的患者带来快乐。
(珠海特区报记者刘联)
把心相连,让爱传递
珠海因您们显得更加文明,更加可爱!
版权说明:珠海香洲出品
编辑:杨惠婷
图片/素材来源:珠江晚报、珠海特区报、网络
我们不介意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感谢支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mfzl/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