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AtrialFibrilla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据调查,成人房颤的发病率约为0.4%~1.2%。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病率逐渐增加。房颤在60到69岁老人中的发病率是2%,而在79岁或更年长者中的发病率升高到8%。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房颤和卒中密切相关。房颤患者年卒中发生率为5%左右,房颤导致卒中占所有卒中事件的20%左右。并且卒中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50到59岁人群中,卒中发生率为1.5%,而在80到89岁人群中提高到23.5%。而且房颤导致的卒中更加危险,其中70%将导致死亡或者永久性残疾。因此,加强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管理尤为重要。
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液淤滞容易形成血栓,而90%的血栓被证实形成在左心房的附属结构-左心耳(LeftAtrialAppendage)内。
概念到底什么是左心耳呢?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
如图所示,左侧就是我们的左心房,右侧突出的尖端就是左心耳。
左心耳的口虽小,腔却大,所以里面容易长血栓,90%房颤病人的血栓是来自于左心耳。
左上侧则是一根3毫米直径的导管,通过穿刺腿上的股静脉送进去。
1导管探入导管进到左心房之后,首先会进到左心耳。大家可以看到,导管已经送进左心里面。
这个时候第一步是要知道左心耳的尺寸,因为每个病人的“心耳”大小是不一样的。
那医生怎么知道呢?
就要靠导管了。这个导管实际上是空心的,可以释放造影剂:
2放造影剂通过造影剂我们能够知道左心耳的开口有多大、深度有多深。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尺寸,通过这根空腔的导管再送进封堵器:
3送封堵器把封堵器送到左心室的尖端,导管脱出、封堵器张开,就可以把这个口子给堵住了。
4撤电缆这时候左心耳封堵器跟体外是靠着一根电缆连接在一起的,在完全释放封堵器之前,要先把连接的电缆拧下来。
5封堵大家可以把封堵器理解为墙里面的钢筋,图中飞舞着的是一些红细胞,慢慢地,整个左心耳口部完全被堵住,表面覆盖的就是我们正常的心房内膜了,这就是“左心耳封堵术”的整个过程。
临床意义及适应症而一系列临床研究:PROTECT-AF、PREVAIL、ASAP等证明了左心耳封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左心耳封堵术治疗房颤是一种一次性、局部的治疗,这是一种治疗理念的突破。
经过WATCHMAN、ACP、LAmbre等封堵器的大量临床试验,左心耳封堵术已经被广泛接受作为在口服抗凝药有禁忌症的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一种可选方案。
那它都有哪些适应症呢?
非瓣膜性房颤+高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2),同时满足以下任一情况:
①不能服用抗凝药:有华法林应用禁忌证或无法长期服用华法林,中度肾功能不全;
②不愿服用抗凝药:如经常旅行或运动的患者;认知能力差的患者(易忘服药或服药过量);
③高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3分,有出血倾向和有出血史的患者,有PCI史需要抗凝联合抗血小板的患者。
左心耳封堵开启了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治疗的新模式,即由“局部封堵、单次手术”替代传统的“全身抗凝、终身服药”。
周达新教授作为中华医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心血管内科一线临床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主动脉瓣介入治疗术,经皮肺动脉瓣介入治疗术等特别是大房缺的介入治疗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策略实战技术研修班
课程时间:年12月8日全天
课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mfzl/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