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金福医师来源:医院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大约每个新生儿中,有8-10个患者。其原因不明,可能是综合了环境与遗传,再加上怀孕初期的各种因素(如:怀孕初期约3-8周时受病毒感染)互为影响,使胎儿心脏发育受阻,造成畸形。
以下介绍儿童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一、心房中膈缺损:
▲图说:左右心房之间应有中膈分隔,若有缺损,(如黑色虚线标示处),易增加右心的工作量,造成右心肥大。
左、右心房中膈有了破洞的时候,称为「心房中膈缺损」。因左心房压力较大,部分充氧血会循着破洞冲到右心房。这些多余的血送到右心室之后,仍然要再送到肺部。如此右心的工作量增加了,经年累月便造成右心的肥大,而送往肺部的通道-「肺动脉」-也因此膨大。
病童在婴儿期不易出现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如果血液流量增大,送到肺部的血液增多,造成肺部充血,小孩会有呼吸急迫,运动时呼吸困难或疲倦的现象,且易罹患呼吸道的感染,而右心也越来越扩大。当右心扩大到一个程度,心脏衰竭就出现了。
病童此种缺损多是单独存在,很少再合并其他畸型。近年来由于心导管的技术不断的进步,小型的第二型心房中膈缺损,也可以选择使用「安普拉兹心房中隔缺损关闭器」来关闭缺损,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治疗方式。
当心脏病童仅是小型心房中隔缺损时,是不需要限制活动的。若病童有明显的肺高压或有由右向左的分流情形,仅能从事轻度动态运动。若已发生明显发绀及大量由右向左分流,则病童不适合进行任何运动。心房中隔缺损修补后如果没有肺高压、心律不整或心脏功能不良等情形,病童于修补后六个月就可以不再限制活动了。P25
二、心室中膈缺损:
▲图说:AO为主动脉,PA为肺动脉,胎儿心脏成形时,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有一条血管相通,这个血管就是动脉导管。出生后动脉导管应该关闭而未关闭或闭锁不全,就会产生「开放性动脉导管」症状。
左、右心室间的中膈有缺损时,称为「心室中膈缺损」。这个缺损会使左心室部分含氧的鲜血冲向右心室,让左心室要打到全身的血液量减少,氧气及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发育不良,而右心室的工作量也因此增加了。流向肺动脉到肺部的血也同时增加,这些额外的负担,不但是浪费,也造成心脏的肥大,进而发生心脏衰竭。
在新生儿期,由于右心室与肺动脉的压力稍高,可以阻挡左心室冲过来的血,所以出生第一个礼拜内,可能还听不到心杂音。出生第一个月内,因两边交通流量尚不大,即使缺损很大,很少有心衰竭。心室中膈缺损,因位置与大小的不同,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小型的缺损对小孩通常没有什么影响,大约有1/3-1/2的病人,缺损会自动愈合或变小。中型以上的缺损,可容许较多的血量由左心室冲向右心室,使右心额外负担增加更多,流到肺部血液变多,压力也就增加,造成「肺动脉高压」,心脏衰竭也就发生了。若缺损很大,此类婴儿早期即可发生心脏衰竭,在大哭或呼吸道感染时,偶然可见到发绀现象,这类小孩常死于呼吸道感染及心脏衰竭。
一旦被发现有心室中膈缺损杂音,应该带给儿童心脏专科医师诊查,为小孩估计破洞大小、位置、心脏状况及右心、肺动脉压力是否有增高趋向,来决定继续观察或须药物治疗。甚至安排心导管检查,进一步鉴定是否需开刀修补。对患心室中膈缺损的小孩,不必太限制他们的日常生活。但在治疗牙齿、拔牙、切除扁桃腺、咽喉手术、胃肠道检查时,要小心处理。因为心脏有缺陷,细菌容易从外表一个小病灶,经由血液跑到心脏去,造成细菌性心内膜炎。
若心室中膈缺损很小,心脏功能又正常,患者则多能从事剧烈的运动,因此中、小型缺损的病童没有活动限制。至于大型心室中膈缺损的病童仅能进行轻度动态运动,而且必须等到修补手术后六个月,才能取消运动限制。如果手术后仍残留有中、大型缺损或肺高压、心律不整等变化,仍然要限制运动。P26
三、开放性动脉导管:
▲图说:蓝色为右心室,红色为左心室,中间应有中膈将左右心室分开。若有中膈缺损,如黑色虚线所标示之处,使血液冲向右心室,造成右心额外负担,易产生心脏衰竭。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还无法自己呼吸做气体交换工作,完全要靠母亲的血液循环来提供氧气、营养及运送二氧化碳等废物;也就是说胎儿只有体循环而无肺循环。但是正常的循环必需有体循环及肺循环,因此在胎儿心脏形成时,会在心房中膈产生一个洞,以利相通;另外在两条大血管─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也有一条血管相通。如此一来,两边血液就可不经肺循环而直接交通,这个管子就是动脉导管。
新生儿出生,开始吸第一口气时,肺瞬间扩张,此时也开始了肺循环工作。这时动脉导管逐渐失去作用,让主动脉把充氧血送到全身,肺动脉则把缺氧血送到肺脏,从此各司其职。
但有时动脉导管未关闭或闭锁不全,就叫做「开放性动脉导管」。虽然无发绀现象,但如果通过导管的血量太多,使心脏工作量负荷加大,则身体的活动及生长均会受到影响。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绝大部份的开放性动脉导管,已可用心导管的技术,放置螺旋线圈或安普拉兹关闭器来关闭,以取代开刀。
若病童的开放性动脉导管很小,不需要限制活动。如果是中、大型的开放性动脉导管,并且已造成左心室扩大者,病童在接受关闭术后三个月且无肺高压等问题时,便可解除运动禁忌。
四、法洛氏四合症:
▲图说:上图为法洛氏四合症的心脏,对照下图正常心脏,有四个异常之处。
主要有四种异常:
1.右心室出口狭窄:是此病症主要缺损,因右心室出口变窄,故通过的血量减少。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血液减少,回左心的充氧血也少,故易使病童营养不足,发育欠佳。
2.心室中膈缺损:因肺动脉狭窄,使右心室的压力增大,部分血流即由此缺损进入左心室,把缺氧血和充氧血混在一起送往全身,而产生发绀
3.主动脉往右侧跨位:易使左、右心室的血液均由主动脉送出,故易发绀。
4.右心室肥大:是以上三种异常产生的结果,因右心室拼命想将血液送往肺动脉,经年累月,心肌也就变肥厚了。
由于心脏内有由右至左的分流,因此病童会呈现发绀现象。但是如果右心室出口只有轻微或中度的阻塞,则心室中膈缺损处可能呈现左至右分流,而婴儿并不会有发绀现象。患有法洛氏四合症的婴儿偶有缺氧性或发绀的发作,此发作经常发生于两岁前且好发于早晨;发作时病婴通常呈现发绀、躁动、呼吸急促以及四肢无力,甚至可能会造成抽痉、意识丧失。法洛氏病童运动时会产生呼吸急促,所以病童常会蹲下以减缓不适。通常病童也有生长发育不良现象。
开刀矫正是根本治疗的唯一方法,但内科处理也很重要,例如:预防脱水,「突发性缺氧」的急救,铁剂的补充,可减少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作。外科疗法包括完全矫正手术及分流手术,手术种类须视病童情况而定。
病童接受完全矫正手术后,如果右心室压力正常、没有明显的左向右分流或心律不整等情形者,可以不需要限制活动。若有明显肺动脉瓣逆流、右心室高压或心律不整者,仅能从事轻度运动。
“向日葵健康网”儿科、居家护理、肿瘤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听力障碍等。
“向日葵健康网”台湾专家:来自于台医院。
★如有其他咨询需求,敬请来电
☆-//
足不出户,尽享名医,%的台湾好大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mfzl/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