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赵晨泽,男,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目前主要从事各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诊治和相关研究。目前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SCI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丁雪燕,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工作十余年,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专业为心律失常与起搏电生理,获得国家卫计委的心脏射频消融及起搏电生理资质,尤其擅长各种室上性(包括室上速,房速,房扑,房颤)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卫生厅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项,发表SCI论文数篇。
经血管心脏射频消融术经历了漫长而稳固的进步,已成为心房颤动患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在导管消融后早期,一部分病人会出现各种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目前临床上公认的观点是:这与术后早期心房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热损伤等密切相关,由此引入了“空白期“的概念,也就是说,术后“空白期“内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的发生并不意味着治疗失败。目前国内外专家共识一致将“空白期”定义为3个月,但是没有大规模前瞻性随机研究论证3个月的时间是符合临床实际的。有一些研究表明,心房电解剖改变仅存在于消融术后的4-8周,那么,“空白期“最合适的时间长度到底应该是多久?最近,一项来自瑞典的研究提供了他们的建议。研究组首先定义了相关概念:复发定义为任何记录在案的持续超过30秒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早期复发为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内;晚期复发为3个月“空白期“后。该研究纳入了至年所有首次接受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患者,术式为单圈肺静脉电位隔离。肺静脉电位隔离后20分钟无肺静脉电位的传导视为手术成功。术后患者至少服用3个月的抗凝剂,并根据指南指导是否需要延长抗凝时间。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在3个月的“空白期“内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除非出现早期复发,否则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于无症状患者在空白期之前均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患者接受为期12个月的随访,包括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患者本身已有的植入记录设备评估是否有心律失常的发生。研究结果发现,早期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比无再发患者的晚期复发概率明显增加(74.5%比16.5%,P0.)。那么多早的复发对远期预后有评估价值呢?他们进一步进行了亚组的分析。发现,第一、二、三个月早期复发的患者,其晚期复发的发生率分别为35.2%、67.9%、94.8%。也就是说三个月“空白期“内,越晚发生的心律失常与后期复发的关系越大。随后,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46天的“空白期“具有最高的敏感性(68.1%)和特异性(96.5%)。此外,当早期复发2次以上且时间跨度大于28天的患者晚期复发概率为%,提示了早期复发时间跨度也与晚期复发明显相关。该研究证明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后46天后早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晚期复发有很强的预测作用。早期复发的时间越迟,晚期复发的相对危险度越高,因此,该研究提出推荐缩短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空白期“,并基于额外危险因素的进行个体化治疗。之江心学评述:对于房颤术后的“空白期“到底应该定义在多长时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对手术远期成功的评估更加明确,而且有利于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第二次干预。这项研究的结果与消融后心房电结构改变的时间吻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和证据。尽管这项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引出的结论让我们去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rhzl/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