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胎全面开放,想生二孩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新生儿及儿童期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占出生婴儿的8%~12%(每年有12~20万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此,在猴年这个生育大年,准妈妈们需更加小心预防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一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指由于遗传、环境因素等影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
二有哪些症状?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以下症状,医院就诊,以确诊是否患有先心病。
1.青紫:安静或哭闹活动后鼻尖、口唇、指趾甲根出现青紫。
2.体力差:婴儿吃奶困难、吃吃停停、呛咳,呼吸急促、憋气等。
3.易患呼吸道感染:经常感冒,反复出现支气管炎、肺炎。
4.发育慢:正常小儿一岁内前六个月体重每月增长0.6公斤,后六个月每月增长0.5公斤。体重增长低于这个速度说明发育迟缓。
5.其他:自幼哭声嘶哑、咳嗽;心前区隆起,胸廓畸形。大一点的孩子会诉说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慌。
三如何预防?备孕女性:
了解双方的家族病史,如果有先心病的遗传史,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注意饮食卫生,戒掉不良习惯,不乱吃药和不明成分的补品。
孕期女性:
若家族有先心病遗传史,产检时告知医生,以便详细检查胎儿的心脏;怀孕两个月内,注意防止感冒、避免服用药物,如需服用,需咨询专业医生;妊娠第20-28周做超声心动检查,看胎儿心脏是否有畸形。
四如何治疗?大部分先心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可行介入治疗,目前治疗胎儿先心病的手段尚不能达到良好效果。
此次,医院在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胎儿心脏病外科手术救治。在接诊了怀有先心病胎儿的32岁准妈妈后,在准妈妈及家人强烈的救宝宝心愿下,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主委、医院院长庄建决定全力营救胎儿。但如何在胎儿期抢救胎儿心脏病可是个技术大难题。据了解国内尚未有胎儿心脏病外科干预的报道,国际上罕见胎儿心脏肿瘤治疗的文献。胎儿心脏手术既要保孩子性命又要保母亲平安,既要考虑术中进程顺利又要考虑出生后胎儿能够顺利从胎儿循环转为生后血液循环,产时手术切除肿瘤还是产后切除肿瘤?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了医务人员面前。在组织了几场由医院心脏小儿外科、心脏儿科、新生儿科、产科、麻醉科、心手术室、心外小儿复苏室等多学科联合的病例大讨论,并与美国、奥地利的胎儿心脏病专业同行交换意见,提出治疗方案后,决定12月7日对胎龄32周的心脏病胎儿实施产时子宫外胎儿心脏外科救治手术。
为保证孕妇安全,医院还邀请了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刘正平主任带领专家团队参与救治,顺利完成孕妇剖腹、胎儿脱离子宫、保留脐带和胎儿循环的操作步骤。胎儿手术由全国胸心外科主委庄建院长主刀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不足1小时,术后孕妇恢复良好,且在宝宝出生后第2天,为宝宝切除了右心房肿物,并结扎了动脉导管,修补缺损的右心房,成功的抢救了宝宝的生命。在医院多学科联合护驾下,宝宝于12月29日康复出院。
这个成功抢救小宝宝的病例是国内首例胎儿心外科手术,医院院内多科合作、院外同行联手推动了我国胎儿医学迈向新的高度,这次抢救小宝宝属于产时子宫外胎儿心脏病外科干预,必将极大地推动未来胎儿体外循环下的胎儿心脏手术和胎儿心脏介入治疗的开展。
内容来源:医院
觉得不错,请点个赞↓↓↓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sszl/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