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先心病治疗 >> 先心病手术治疗 >> 正文 >> 正文

第二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精彩集萃

来源:先心病治疗 时间:2021-2-25

年8月12日,由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上海市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上海市护理学会妇产科专委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论坛设置9大分论坛,重点讨论近年来国内外妇产科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内容涵盖妇产科各个亚专科领域,汇聚众多中外专家学者。下面对母胎医学论坛、生殖医学论坛、泌尿妇科医学论坛、妇科内分泌论坛、计划生育论坛及妇产护理论坛进行报道。

  

母胎医学论坛

苟文丽教授:高龄孕妇子痫前期防治

  

西安交通大医院苟文丽教授介绍了在我国全面放开二胎,高龄孕妇大幅涌现的关键时刻,如何有效防治子痫前期的发生。她从健康宣教、早期监测、危重病人的转运、硫酸镁和降压药物的治疗等多方面向我们作出了详尽的阐述。尤其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治疗和终止妊娠的时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张为远教授:VBAC在中国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的分析

  

医院张为远教授指出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当代中国,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适应症、禁忌症,哪些因素可以增加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如何进行分娩前的有效评估、产时的监护与管理?等进行解读。

  

漆洪波教授:FGR孕期监测与处理(以多普勒超声为重点)

  

重庆医院漆洪波教授,以多普勒超声为重点,介绍了子宫动脉多普勒血流预测FGR的发生以及胎儿多普勒在诊断FGR中的应用。从多个角度全方面与参会者探讨了多普勒超声对FGR患者的监测,从而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刘彩霞教授:胎儿医学的伦理困惑及可能对策

  

医院刘彩霞教授,介绍了胎儿医学与伦理、胎儿医学伦理困惑及对策、展望等方面的现状及进展,并指出胎儿医学伦理应遵循生物医学伦理原则。

  

杨孜教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硫酸镁真实世界临床中的应用

  

医院杨孜教授对硫酸镁的药理、生物效应、其对母体、婴幼儿的副作用、临床应用途径及注意要点、临床应用剂量的选择、临床应用中如何规避风险、应用时机及时限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生殖医学论坛

黄荷凤教授:辅助生殖技术中近远期安全性

  

由于辅助生殖技术的非生理性、跨越自然选择障碍的特性,因此安全性问题值得   

辅助生殖技术的近期并发症包括OHSS、多胎妊娠、母儿并发症等;远期并发症包括代谢异常、心血管异常、精神障碍、肿瘤风险。如ICSI后的自闭症、高E2水平导致性早熟案例增加。因此ART技术的运用应注意不孕夫妇的遗传学背景、各项ART的操作。

  

讲者同时介绍了自己的相关研究:Y染色体微缺失可遗传至后代,精子DNA碎片增加后代非整倍体,印记基因异常,高E2水平下鲜胚移植出生后代的低出生体重、甲状腺、脂质代谢异常等。

  

AndrewDorfmann:21世纪的卵子、胚胎冷冻和生育力保存:可能性、希望和问题

  

冷冻技术为生育力保存提供了可能和希望。目前玻璃化冷冻卵子和胚胎的复苏率已达90%以上。该技术有利于挽救过早黄素化等子宫不良周期,同时FET对母体更安全,并可提高PGS、NGS效率,并对肿瘤和社会因素的不孕女性提供生育力保存。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选择性单胚移植、NGS和卵子银行的建设,但对肿瘤患者的应用仍需慎重。

  

StineGryKristensen:生育力保存中的卵泡培养技术进展

  

进行窦前和始基卵泡培养可提供最大卵子储备,但对培养技术的要求更高。讲者介绍了体外培养系统的最新进展,从二维-组织-三维直至人工卵巢。卵泡培养技术最大的潜力在于可对卵巢各期大量丰富的卵泡进行利用,并以此作为对各种不孕问题的生育力保存和复原的一种替代性选择。目前全世界人卵巢组织冷冻保存技术已出生婴儿80余人,该技术已经从实验室技术发展到临床实践。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如肿瘤细胞的再发,以及后代的安全性问题。

  

全松教授:高龄不孕患者IVF累积胚胎利用率

  

随年龄增加,高龄妇女的妊娠率和活产率下降,而流产率升高。高龄不孕患者生理特性决定了IVF累积胚胎的必要性。通过对高龄患者实施微刺激、温和刺激、黄体期和自然周期等方案可有效累积胚胎。另外通过形态学、实时照相、PGS和代谢组学等方法筛选优质胚胎可提高高龄妇女的妊娠成功率。高龄妇女进行PGS需权衡利弊,其中嵌合体胚胎的移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黄国宁教授:IVF实验室的设置与监控

  

IVF实验室的目标在于选择最具发育潜能的胚胎,这有赖于实验室的设置与监控。讲者介绍了实验室设置的T原则:以胚胎培养室为中心,建立手术室、洗精室、显微操作室、冷冻室及储藏室与盥洗室,最新提出建立避震的ICSI、PGD显微操作室。

  

实验室的监控包括条件和环节2大监控,需双人核对,以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故障和差错。

  

王红艳教授:出生缺陷的遗传学研究

  

出生缺陷包括先心病、神经管缺陷、智力障碍等,属于常见疾病和稀有突变。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的思路在于寻找导致缺陷的新基因。研究内容包括突变-畸形的对应关系,基因型-表型,遗传病家系,正向、逆向遗传学检验,候选基因测序等。叶酸可预防40-60%先心病,因此叶酸代谢相关基因研究也是本领域的热点。

  

孙晓溪教授: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助孕策略

  

早期内膜癌保守治疗(高效孕激素治疗)效果好,生存率可高达93%。对其生育策略需综合考虑,包括药物控制、每隔3月内膜活检;短期试孕,失败即转IVF。IVF通常采用常规方案,部分病例可能存在复发,但总体较低。大剂量激素助孕是否增加复发风险尚无定论,应尽量减少刺激剂量。研究发现助孕成功者复发率较不成功者低,因此,受孕可能降低或延迟复发风险。讲者的策略为孕激素促排+FET,自然+黄体期2次取卵,移植前常规宫腔镜检查。但多次刮宫后内膜薄是此类患者存在的问题。

  

泌尿妇科论坛

朱兰教授:会阴裂伤的新分类方法及修复手术技巧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组长、医院朱兰教授首先介绍了国际上最新的会阴裂伤的分类方法并与旧的分类方法做了对照,之后依据最新的分类方法详细解读了会阴裂伤的最新治疗指南并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大家介绍了很多实用的手术技巧。通过朱教授的讲解,是与会者对会阴裂伤有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全新认识。

  

吴文源教授:盆底疾病的抑郁和焦虑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顾问,同济大学精神医学系主任,医院终身教授吴文源从一个精神医学专家的视角,跳脱盆腔局部,从心理学的角度全新解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的心理问题。使大家对盆底疾病的认识找到了全新的视角。

  

张晓薇教授:后盆腔缺陷修复的若干问题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副组长、广州医院妇产科主任张晓薇教授从后盆腔缺陷的诊断、后盆腔内筋膜损伤与功能障碍以及后盆腔缺陷修复手术的术式选择与思考三个方面全面阐释了女性后盆腔缺陷的诊断与治疗。并借助手术录像演示分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

  

马庆良教授:经阴道剖宫取胎术

  

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副组长,上海中医院妇产科主任马庆良教授从微创观念出发,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阴道手术的临床经验与大家分享了一种新颖的术式——“经阴道剖宫取胎术”。介绍了针对无法耐受开腹手术的患者,经阴道剖宫取胎的手术方式、手术技巧及围术期的管理,为中期妊娠引产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入路。

  

刘培淑教授:经阴道盆底重建手术在治疗POP的临床研究和手术技巧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组长,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刘培淑教授从对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的思考出发,结合医院年~年盆底重建手术的大数据分析,分别从前盆腔、中盆腔和后盆腔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了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各种盆底手术的手术技巧。并结合自医院的手术适应症和术式的把握,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赵志清教授: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中国医师协会颈动脉疾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常委,第二医院外科执行主任赵志清教授带来了题为“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的精彩演讲。当前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妇产科和血栓的关系如何?医生如何能够及时发现血栓?如何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处理血栓的患者?如何做好在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赵教授都为大家做了很好的解答,并给予大家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妇科内分泌论坛

  

林金芳教授:排卵功能失调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

  

林教授首先从正常月经四要素及正常子宫内膜经期出血自限机制进行了详细讲解,再从止血、调经、诱发排卵及转化内膜这四个治疗重点强调了治疗规范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重视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异常出血,是诊治AUB-O的首要因素。

  

陈子江教授:促排卵药物的合理应用

  

陈教授对正常卵泡的发育过程及排卵机制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1线2线促排卵药物,及用法用量的详尽对比,使大家对不孕的门诊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有了系统而简练的概念。

  

计划生育论坛

  

熊承良教授:男性避孕进展

  

同济医学院医院熊教授从现有的男性避孕的方式开始讲起,再从男性避孕方式的基础理论深入讲解男性避孕节育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男性避孕药物新靶点的寻找和男性工具避孕的技术革新。最后讲述了未来男性避孕节育发展思路和方向,提出男性避孕的目标为发展更加安全、高效、简便、经济的避孕节育方法,注重长期和长效。提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服务质量。

  

黄荷凤教授:二胎高龄时代生殖评估

  

二胎时代的全面开放,高龄孕妇不断增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黄荷凤教授基于大数据及循证医学来介绍生育的最佳年龄。并重点介绍了高龄妇女临床辅助生育需医学结合伦理开展工作。最后由浅入深的介绍了如何评估高龄及超高龄妇女的卵巢储备功能。黄老师生动精彩的演讲,引起了全场同仁的一致好评。

  

段华教授:与妊娠相关的子宫腔病变的治疗

  

宫腔镜直接检视子宫腔内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段教授主要讲述了宫腔镜在计划生育领域的具体运用。特别很对妊娠物残留,IUD嵌顿,宫腔粘连及瘢痕妊娠等计生常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带有精彩的手术视频。与会者纷纷表示收益匪浅。

  

李坚教授:计划生育规范与指南(年)

  

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我们手里的操作指南及口袋工具用书也得更新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坚老师为我们详尽细致的讲述了计生操作的常规及指南修订的意义、目标及修订的依据。并重点讲解了修订后我们常见计生操作的内容及修改细节。此版本的计生操作指南很快要发行了,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做到有理可据,有的放矢。

  

程利南教授:产后避孕与母婴安全

  

上海市计划生育计生指导所程教授用全球的眼光,收集大数据给我们讲述了计划生育是母婴安全的有理保障。由于二胎政策的落地,高危孕产妇急剧增加,产后避孕的推广及宣传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除了医务人员要更新产后避孕的理念,更要将产后避孕的重要性及急迫性宣传至产妇及其家属。程教授还重点讲述了产后避孕的方式及时机,并对各种避孕药物及器具进行了对比分析。此次讲课,也引起了在场的计生专家的共鸣,纷纷表示要献计献策提高产后避孕的宣传及产后避孕的实施。

  

妇产护理论坛

  

姜梅教授:健康教育与母婴护理

  

健康教育是人民大众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医务人员的基本责任。护理人员通过多形式的健康知识传播途径,督促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减少疾病的发生或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也使得护理工作延伸了服务范围,进一步提升了职业价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姜梅结合产科护理工作实际,阐述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无论是促进自然分娩还是母乳喂养,尤其是在新生儿床旁护理中,健康教育更符合需求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护士在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从而使得自身的宣教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丁焱教授:健康教育与母婴护理

  

复医院护理部主任丁焱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支持性照护方面做了相当多的探索,致力于促进患者舒适,提高其生存质量。支持性照护是指在癌症诊断前后、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由癌症患者或者康复期的癌症患者为满足自己多方面需求而确定的必需的服务。支持性照护是以“生存质量”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对现行以“癌症诊治”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的有益而必需的补充。

  

樊雅静教授:产科危重抢救护理配合

  

改善孕产妇健康是年联合国千年峰会时国际社会通过的8个千年发展目标之一,孕产妇死亡率是评判产科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医院妇产儿科科护士长樊雅静作为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组成员,有着30多年危重孕产妇临床抢救护理及管理经验,此次的专题报告通过在危重孕产妇抢救的流程、管理、常规、技能培训及应急演练等方面的梳理为大家带来了新的思路。

  

王淑芳教授: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

  

在促进自然分娩、体现人文关怀的大背景下,自由体位分娩是目前国际产科学界的一个趋势,产妇的舒适姿势是其最适合的分娩体位,能舒缓疼痛、缩短产程。医院的助产师,华人泌乳顾问协会理事长王淑芳博士从“善用优势、调整姿势、顺应胎势、接受情势”四个方面讲述了如何通过自由体位顺势生产。此外,王老师还阐述了现代产科护理理念:分娩应视作人的生理过程,并努力对正常分娩进行维持,大多数产妇身体健康,可维持正常生理过程分娩婴儿,分娩过程需要在微小的干预下操作。

  

赵敏慧教授:早产儿母乳喂养

  

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和存活率已大幅度提高,但是,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通常需要特殊监护。母乳作为所有早产儿首选营养品已得到广泛认同。但我国住院早产儿喂养仍以早产儿配方奶为主,母乳喂养支持仍处于母乳收集阶段,距离国外所提倡的完全母乳喂养仍有很大差距。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护理部副主任赵敏慧在早产儿母乳喂养方面颇有建树,其推行的集束化5步哺乳指导策略是研究者基于最佳实践证据的集束化哺乳支持的5项策略,能够达到促进早产儿母乳喂养结局的目的。

  

王依琼教授:围产科人文关怀

  

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门办主任王依琼长期以来致力于在“人性化的现代产科服务新模式”理念的指导下,为孕产妇提供优质服务。产房积极倡导自然分娩模式,开展了各种人性化助产服务;新生儿的“长妇幼天使家园”   

徐鑫芳教授:产程管理热点问题

  

浙江大学医院护理部主任徐鑫芬认为在新产程的指引下,产程时间有所延长,给到产妇更多的自然分娩的机会,但同时也给助产士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不当的产程指导与管理不仅会导致产程进展不顺、错失自然分娩的机会,更会增加难产与剖腹产的几率,还会造成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等危及母儿生命安全的不良后果。因此科学、规范的产程管理是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人口出生质量的关键步骤。在守候中产生希望,在希望中坚持守候,是助产士守护产妇分娩过程最贴切的诠释。

  

黄群教授:产程观察与产科安全

  

产程是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交接班环节如何避免产程观察的疏漏?敏锐的产程观察能力是产科护士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保证产科质量的前提,观察技巧的培养需要不断地积累、交流、总结、提高和升华。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黄群结合年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角度讲述产程观察的技巧与产科安全,针对产程常见的症状与体征探讨有效观察的目的、方法及产程观察能力的培养。

会场花絮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第二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专题报道!

本文为网站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sszl/5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