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先心病治疗 >> 先心病手术治疗 >> 正文 >> 正文

公益课堂典启古法

来源:先心病治疗 时间:2021-6-28

二零二零年四月第十四期

心脏病浅析

简介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在内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病。心脏就是我们的发动机,一旦心脏出问题,常常是大事件,甚至危及生命。心脏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现在患上心脏病的不光是老年人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患上了心脏病,所以,了解心脏病的成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分类及病因

心脏病简单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心脏病,也就是我们在娘胎里形成的,出生后就有心脏病。这时候我们幼小,不能表达,所以只能靠仪器来检查。一般在胎儿时期,就能通过超声检查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无分流类,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左至右分流类,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右至左分流,如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等。

这些心脏病绝大部分,早发现,早治疗,都能痊愈,所以产检及出生后的体检非常重要。

那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有哪些?

1、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史。兄弟姐妹同时患先心病、父母与子女同时患先心病的情况颇不少见了,而且其疾病性质甚为近似。若母亲所生的第一胎患有先心病,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为2%左右;若连续两胎皆为先心病者,再生的先心病儿可能增至10%。若母亲患有先心病,第二代患先病的危险性为10%。

2、孕妇患有糖尿病而未经治疗和控制病情者,可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为2%,如果妊娠早期病情控制稳定,则危险性下降。

3、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如锂、苯妥英钠或类固醇等,都可导致胎儿先心病的患病率达到2%。

4、妊娠早期受到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同位素等过量照射。

5、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最初3个月,特别是怀孕3周-8周,如遭到病毒感染,胎儿易发生心脏血管畸形。其中风疹病毒是引起胎儿先心病的主要罪魁祸首。此外,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等也往往是小儿先心病的“作案者”。

6、近亲婚配。近亲婚配是使胎儿致畸而发生先心病的高危因素。

7、不良嗜好。孕妇嗜好“吞云吐雾”或丈夫吸烟、妻子“被动吸烟”可使胎儿畸形或小儿先心病发生。婴儿先心病发病率,吸烟母亲所生婴儿是不吸烟母亲的二倍。夫妻“酒后同房受孕”,会使胎儿染色体发生异常,生下患酒精中毒症的婴儿,大多数伴有心脏血管异常

后天性心脏病分为很多种,每一种心脏病的初期表现也不同,简单的分为心血管疾病,也就是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功能等等。

冠心病:

也就是心脏动脉血管狭窄引起的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支架搭桥等等都属于冠心病;冠心病常见的表现就是心绞痛,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活动后就会出现胸闷憋气、胸痛、头疼、牙疼、后背疼痛、肩膀疼痛、上腹疼痛等等。每次2-15分钟,休息一会能缓解,这是比较常见的冠心病的表现。

冠心病主要和我们的不健康生活密切相关,比如抽烟酗酒,肥胖,不健康饮食,熬夜,压力大,久坐不运动,压力大、三高没发现,三高没控制,这些都会加重冠心病。

所以只有去除和远离这些坏习惯,坚持健康饮食、坚持运动、远离烟酒、控制体重、减少压力、避免熬夜等等好习惯,才能远离冠心病,才能让我们的心脏更健康。

心律失常:

也就是心脏跳动的太慢或太快,或不正常的跳动,常见的表现就是心慌、心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眼前发黑、晕厥等等。

造成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上述的冠心病也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高血压、甲亢、电解质紊乱等等都会导致心律失常。还有一种就是特发性心律失常,也就是没有任何原因,就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除了和基础的疾病有关系外,还和抽烟酗酒、熬夜压力大等等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基础疾病很重要。

心脏功能:

不管是心肌病、瓣膜病、风心病等等,最后主要影响的还是心功能,也就是会引起心衰,一旦出现心衰,就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晚上躺不下,腹胀,下肢浮肿等等表现。

心衰其实不是一个疾病,只是一种心脏病的结果,几乎所有的心脏病,不早治疗都会心衰,比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风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等等都可能会导致心衰。

所以预防心衰,就是早发现别的心脏病,早治疗。

总之,最简单的判断心脏是否正常的办法,就是能不能坚持运动,运动后有没有不舒服;如能坚持运动,且运动后没有不舒服,那么基本上现在的心脏是健康的。

早期症状

1、呼吸:也是病情问题的一种表现,当在安静状态或做一些轻微动作时,会出现呼吸急促现象,没有咳痰、咳嗽等。一般情况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可能。

2、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3、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4、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5、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6、肩膀:如果正常天气的出现手臂内侧有酸痛的现象,并长期如此,那可能是冠心病的可能,医院检查病因。以防冠心病的发生。

西医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一般通过降压、降糖、降脂、扩血管、抗心律失常等方案进行治疗。

降压药: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β受体拮抗剂(如阿替洛尔)、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厄贝沙坦)、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等。

降糖药:二甲双胍、胰岛素注射剂、α糖苷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格列奈类药物(如那格列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等。

降脂药: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抗心律失常: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扩血管药物: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

抗凝药物:肝素、华法林等。

如果是感染性心脏病,还需要考虑应用抗感染的药物;如果是心肌受损导致的心脏病,医生可能会给予营养心肌的药物。

手术治疗

包括介入和传统手术治疗两种。介入在临床上较常用,效果良好,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射频消融术、置入心脏起搏器、缺损封堵。传统手术需要开胸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搭桥)、心脏瓣膜修补或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正和封堵术、心包切除术和心脏移植。常用的治疗方案如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这是治疗心脏病最常用的介入手段。医生在腿部或腕部大血管插入导管,进入冠脉病变部位用球囊扩张狭窄血管后,可放入金属支架,以此来疏通阻塞的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针对多支血管阻塞,通过“搭桥术”来建立一条血管“旁路”来绕过阻塞部位,从而恢复心肌的正常血流。新建立的动脉可以取自患者自身的动脉,比如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

射频消融术

用于消除心律失常,经动脉或静脉将电极送入导致心律失常的心脏病变部位,释放射频电流以破坏组织,使导致心律失常的病变部位坏死,从而缓解心律失常。

植入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用于刺激心脏收缩,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以及三腔起搏器。单腔起搏器是指在右心房或右心室放置一根电极导线,使心脏跳动;双腔起搏器是指在右心房和右心室放两个电极导线,依次起搏心房、心室;三腔起搏器是将三根电极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保证心脏搏动同步。

缺损封堵术

通过介入的方式封堵缺损,瓣膜植入或修补,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患者。

中医解释及治疗

心位于胸中,隔膜之上,有心包裹护于外。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配合其它所有脏腑功能活动,起着主宰生命的作用。故说:“心者,君主之官。”

心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和主神志两个方面。其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的经脉与小肠相连,互为表里关系。

心外面有一层包膜,称心包络,简称心包,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其经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连而成为表里关系。在生理功能方面,心包能通行气血,保护心脏免受伤害。因能代心行令,故又称为"心主"。

由于心包裹护心脏,为心之屏障,所以中医学认为邪气伤心时,必首先伤害心包。故温病学中,将外感温热病中因热邪引起的神志昏迷、谵语等神志症状称为"热入心包"、"痰蒙心窍"。这些症状实际上是心脏的疾病。因此,一般认为心包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它是附属于心脏的。

心的基本功能

(一)主血脉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而输送到全身。脉,即血脉,是气血流行的通道,又称为"血之府"。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按一定方向流动,从而运行周身,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医学把心脏的正常搏动、推动血液循环的这一动力和物质,称之为心气。另外,心与血脉相连,心脏所主之血,称之为心血,心血除参与血液循环、营养各脏腑组织器官之外,又为神志活动提供物质能量,同时贯注到心脏本身的脉管,维持心脏的功能活动。因此,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功能才能正常,血液才能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若心的气血不足,推动血液循环的力量减弱,则产生种种病变。例如,心血瘀阻、血脉阻滞,则出现心悸、胸闷,甚至心前区剧烈疼痛等心功能失调的症状。

(二)主神志

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反应等,无不包含在神的范围。而心主神志之神,是指狭义之神,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属于大脑的生理功能,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反映,因此把神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与五脏相应。故《素问》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与五脏都有关系,但主要还是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心是藏神之所,是神志活动的发源地。

"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也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心的气血充盛,心神得养,神志活动才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反应迅速,能与外界环境协调统一。若心有病变,主神志的功能失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例如,心的气血不足,则必然影响到心神,表现为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如血中有热,扰动心神,则表现为烦躁、谵语,甚至昏迷,不省人事;若痰火扰动心神,神志昏乱,则表现为狂躁不安、哭笑无常、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以上这些论述,都表明心有病变,则会出现神志活动的异常表现。心的生理特性心的生理特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居上焦,属阳脏而主阳气。《血证论》说:“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即指心的阳气相当旺盛,既能温煦人体,又能推动血液运行,营养全身,维持生命,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水液代谢等,均依赖于心阳的温化作用。故古人把心脏比喻为天体的太阳。

2、心与夏气相互通应: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着的统一整体,五脏分别与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心与夏气相互通应,是与心为阳脏而主阳气的特性相一致的。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反应最强。如果心脏有病,适逢夏季自然界阳热之气滋助,则能病情缓解,特别是心阳虚衰患者,在夏季自觉症状多有减轻。

心的附属功能

(一)在志为喜

藏象学说认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故把喜、怒、思、忧、恐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喜,一般说来。对外界信息的反应,是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但是,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况来分析,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一般说来,心主神志的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止;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则使人易悲。但由于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

(二)在液为汗

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汗出太多则心慌的现象,也表明了这一点。

(三)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是指血脉。心合脉,即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可从脉象反映出来。心合脉,成了切脉的理论根据之一。

中医学认为,内在脏腑的精气盛衰、功能强弱,可以显露在体表组织器官上,称为荣华外露。五脏各有其华。心其华在面,是说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气血的盛衰,可以显露于面部色泽的变化上。人的面部血脉丰富、皮肤薄嫩,又易于观察,所以望面色常作为推论心脏气血盛衰的指标。若心的气血旺盛,则面色红润有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气血受损,则常在面部有所表现。例如,心的气血不足,可见面色(白光)白、晦滞;心血瘀阻,则面部青紫;如血分有热,则面色红赤;心血暴脱,则面色苍白或枯槁无华。

(四)在窍为舌

"窍"原意为孔洞,即孔窍。在中医学理论中,用来说明脏腑与体表官窍之间的内在联系,亦属于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一部分。窍主要指头面部五个器官,即鼻、目、口、舌、耳,包括七个孔窍。习惯上称为五官七窍。另外,前阴和后阴亦称为窍,故又有九窍的说法。五脏六腑居于体内,官窍居于头面、体表,但脏腑与官窍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而且在病理方面,也相互影响。

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主司味觉、表达语言。心的功能正常,则舌质柔软、语言清晰,味觉灵敏。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故临床上常通过观察舌的形态、色泽的变化,来推论心的病理变化。例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甚至舌质糜烂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热入心包或痰迷心窍,则可见舌强语謇。

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讲究因人而异,一人一方,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此处列举两例经典名方。

1、三黄泻心汤

大黄、黄连、黄芩等份。三黄泻心汤的应用:此治心经火气不降之法也。心火不降,表现为吐血衄血,脉洪,重按不空。

肾水足则上升以交心火,心火足则下降以交肾水。肾水上升者,阴中阳足也,心火下降者,阳中阴足也。肾水不升则化寒,故用肾气丸,用附子以温下寒。心火不降则化热,故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以泻上热。降者引之使下,归于水中,不去火也。

2、破格救心汤

此方为当代名老中医李可所创,为其治疗心脏病的基础方,可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脏病、小儿川崎病、癌症晚期并发三衰等)引起的心衰。该方由伤寒四逆汤与张锡纯的来复汤组合而成,由制附片、干姜、炙甘草、高丽参、生山萸肉、生龙牡、活磁石、麝香九味药组成。由于方中重用附子超过药典10-60倍,因名破格。四逆汤类方虽补阳而救脱不足,来复汤虽救脱而补阳不足,两方合为一方不仅可以互补,尤其是在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后发生了质变,更增入活磁石吸纳上下,维系阴阳,麝香开窍醒神,开中有补,从而成为扶正固脱、救治心衰于死亡边缘的仙方,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日常生活管理

情绪管理:避免暴怒、焦虑、过度悲伤等。

规范用药:谨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换药或加减药量。

定期复诊:医院复诊,监测各项指标恢复情况。

改善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可适当摄入粗粮、豆类等;少食用油腻高糖的食物,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避免饮用烈性酒、暴饮暴食,冷热刺激。

戒烟:患者要彻底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适当运动:患者可以在病情缓解后,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如散步等,但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工作。如果患者有不稳定心绞痛或严重的高血压、心衰等,不宜运动。

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

孕妇在怀孕期避免接触有毒物质、放射线,可以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对于遗传导致的先天性心脏病,只能通过产前检查来预测。

后天性获得性心脏病的预防

可以通过改善日常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劳累、调整情绪)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如果患者存在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应通过药物、改善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这些慢性病对血管和心脏的损伤。

运动推荐八段锦、太极拳等。

总结:当然心脏病也不是说有就有的,它跟我们的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心脏病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我们才能健康!

名人谈长寿的原因

1、遗传基因

2、家庭和谐

3、勤劳,爱动脑筋,勤于笔耕,博览群书,乐于交友。

4、胸襟开扩,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心态和谐,人际关系好,此谓仁者寿。

丨版权声明

⊙摘自《闻道宜生》选段。

⊙《闻道宜生》是初连辛、张福全等人新出版著作,其中记录了乔鸿儒老先生的日常札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sszl/6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