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锦秀,施惠斌,白绍蓓
单位:医院营养科
摘要目的
调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对血尿酸的影响。
方法
抽取年医院心内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全部住院患儿例,入院2d内检测血尿酸浓度。调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及高尿酸与性别、体质量及籍贯的相关性。
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发生率为16.5%,其中男性发生率为3.7%,女性发生率为26.1%,男性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肥胖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2.8%,女性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肥胖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1.1%。先天性心脏病肥胖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先天性心脏病并法肥胖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肥胖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性及肥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更容易发生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地域性无关。
尿酸是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及黄嘌呤在体内代谢后的最终产物[1],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尿酸在体内合成增加或者尿酸的排泄减少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与成年人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肾结石和尿酸性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并且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例如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慢性肾脏等[2]。而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是由于胚胎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先天畸形。一般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代谢功能比正常儿童弱,出现高尿酸的比例高于正常儿童,本文主要调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的发生率是否与肥胖或地域存在一定联系。根据国内目前的报道: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0.3%~1%,且每年新增加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超过15万例[3]。本文抽取医院儿内科年所有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的化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年1月至年12医院心内科就诊并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进行尿酸调查,男例,女例,年龄在6个月~17岁之间。在入院2d内,无饮食及其他生活习惯改变情况下化验血尿酸浓度。
1.2方法
标本收集及检测:抽取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静脉血5mL置于无抗凝管中,离心分离血清,检测血尿酸浓度。
1.3诊断标准
尿酸诊断标准:男童正常值范围为~μmol/L,女童正常值范围为~μmol/L。当男童μmol/L,女童μmol/L,可确定为高尿酸血症。超重与肥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标准为参照,诊断界值点为按性别的体质量指数超过中位数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
1.4统计学分析
以Excel工具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性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及尿酸浓度比较
抽取年心内科所有住院的6个月~17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住院患儿例,调查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16.5%(/),男性患儿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3.7%(16/),女性患儿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26.1%(/),女性患儿明显高于男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肥胖及体质量正常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
调查的男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计例,其中肥胖患儿39例,高尿酸并肥胖患儿5例,先天性心脏病并肥胖的男性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于体质量正常的男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女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计例,其中肥胖患儿45例,高尿酸并肥胖患儿23例,先天性心脏病并肥胖的女性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于体质量正常的女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女性先天性心脏病并肥胖患者高尿酸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先天性心脏病并肥胖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不同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
该调查患儿来源于5个省份,5个省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详见表3。
3讨论
目前国内、外对于高尿酸血症的研究报道中显示,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逐渐年轻化[4-7]。有研究表示,尿酸结晶易析出后,可沉积于血管壁,进而会损伤血管内膜,血尿酸已确定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8]。近年来,高尿酸血症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
本研究通过对入院的6个月~17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进行高尿酸血症的调查,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16.5%,其中男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7%,女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26.1%,女性患儿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目前国内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男女性儿童发生率报道相反[9-10],这与本次调查都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这一因素有关,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代谢功能降低,并且女性患儿运动量明显少于男性患儿,导致女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本调查研究显示,正常体质量的男女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8%、24.0%,而肥胖男女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8%、51.1%。说明体质量和高尿酸血症有着明显相关性。有研究表明,在肥胖状态下,巨噬细胞可激活白色细胞,并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过多的游离脂肪酸会引起酮酸增高并阻碍尿酸排泄,导致高尿酸症状[1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西式快餐的盛行,导致的儿童肥胖,使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增高,且女性肥胖患儿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儿,因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生长发育期间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肥胖的发生,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本调查研究显示抽样患儿来自中国五个省份,但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说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地域性无关。
综上所述,女性及肥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更容易发生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地域性无关。因此,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给予以下建议:(1)注意血尿酸的检测,早知道,早干预。(2)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类。(3)控制肉类、海鲜、高汤等高嘌呤食物摄入量,减少食用煲汤及火锅类。(4)每天足量饮水,促进尿酸的排出。(5)增加运动量,根据身体及病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帮助尿酸的排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饮食指导及干预应该社会化,从家庭抓起,作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调整家庭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zlff/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