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有一套特殊的房子——心脏,它的布局千篇一律:共有两层楼和四间房,6个单向门,不多也不少。四间房的名字分别叫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一楼为左右心室,二楼为左右心房。房子的布局有点怪,处于同一楼层的两间房没有门,老死不相往来,楼上楼下相邻的两间房倒是分别开了1个门,左对左,右对右。
左右房子之间的“墙壁”医学上分别称为“房间隔”和“室间隔”,密不透风的“墙壁”能够保证房子里面流动的血液不会渗入隔壁房间。因为左边的房和室内装的都是富含氧气鲜红的动脉血,而右边则装的是富含二氧化碳等废物的暗红色静脉血,两者可混不得。上下两楼之间的两个门进出也是有规矩的,只准楼上心房的血液流向楼下的心室。反过来则会乱了套,就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的异常症状。
您说这样的房子是不是很特别呢?有的人在修造心脏这所特殊房子的过程中出现了点问题,比如本应该封上的口子没有封上,出现了异常的通道,如果发生在左右心房之间就称为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同理,也就有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这两个“建筑疏忽”都会给人体带来大大小小的麻烦。
小A今年10岁,就是这样一位饱受“漏洞房子”之苦的孩子,近年来因为经常出现心慌、胸闷,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心内科教授门诊。
小A妈妈听说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2%-30%。为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但怎么偏偏是小A得上这个病的呢?小A妈妈非常自责,说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面对眼前这位焦虑的妈妈,医生感受到了她的无奈,一边安慰一边解释道:“目前这类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异常,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就是遗传因素,人体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发生了畸变;另一类就是环境因素,如胚胎在妈妈子宫内被感染、放射线、缺氧、某些致畸的药物等伤害,导致在造就这所房子的过程中不能按部就班,出现了差错,致使左、右心房之间的“墙壁”出现了漏洞,最终出现左右心房间有血液相互“串门”分流,一般的时候是从左向右边分流,晚期肺动脉高压致右心房内压力大于左心房内压力时就会出现右向左分流,久而久之会导致心力衰竭,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小A妈妈回忆道:“原来是这样啊,好像还真中了几条哦!房间隔缺损有哪些表现呢?”
医生见小A妈妈似懂非懂的表情,接着说道:“每位房缺患者的症状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房缺的大小、缺损的部位、是否合并有其他的心脏疾病。多数病人在小儿时期无任何症状,通常是在体检时被发现心脏杂音。
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也会逐渐明显,活动后心悸,气短,疲劳是最常见的症状,若有严重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向左分流者,也会出现嘴唇发绀。一般患者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之后,可以确诊房间隔缺损,同时也可以获得缺陷的位置和大小。”小A妈妈道:“医生您这样讲我就明白了,小A目前就是有点气短,每次体育课就只能向老师请假,其他还可以,目前该怎么治疗呢?”
医生:“别急,我先给他做个心脏彩超看看”。
医生经过仔细检查,测得漏洞缺口直径约10mm,经过综合评估发现孩子符合以下做介入治疗的指征,经过与小A妈妈的沟通,决定为孩子做心脏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1)通常≥3岁,体重≥10kg。
(2)ASD直径5mm-36mm的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
(3)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开口距离≥5mm,至房室瓣距离≥7mm。
(4)房间隔的直径<所选用封堵器左房盘的直径。
(5)不合并必须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其他心血管畸形。
医生:“对于患有房缺的婴儿或儿童,一般的原则是会观察房缺是否自行闭合,房缺通常在2-5岁可自行闭合,如果闭合,那么小孩不需要手术治疗。中等或大型房缺自行闭合可能性不大,只要诊断明确就应尽早手术以及中止左向右分流,避免引起肺动脉高压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一般手术年龄以5-12岁为宜。通过对您孩子的检查,应该非常符合介入手术治疗,而且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宜早不宜迟。”
小A妈妈:“医生,是要开刀吗?”
医生:“不需要,手术的名字是介入封堵术,只需要穿刺大腿根部的大血管,将一种形似蘑菇状的封堵器械送入心房,补贴固定在缺损处,阻断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恢复正常血液循环途径即可。”
小A妈妈:“那就太好了!之前好担心开胸手术会给孩子带来伤疤,这下我放心了。不过手术后该注意什么呢?”
医生:术后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zlff/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