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简介
陈启,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擅长冠心病、先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治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7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马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年6月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年8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参加工作至今,目前主要从事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冠状动脉介入术,曾赴医院研修冠心病介入治疗。在心肌损伤和修复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空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似乎大多数人对空气污染可以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这一事实充满惊讶,其实早在十几年前,许多学者即开始研究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目前的观点认为污染空气中如各种酸、碱、胺、酚、苯以及尘埃、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等。当污染物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后,就会对血管内皮造成缓慢、持续的伤害,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发生狭窄,血压增高等,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影响心脑供血。也有观点认为空气中的PM2.5可以增加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率。近期发表在柳叶刀子刊《柳叶刀星球健康》(TheLancetPlanetaryHealth)的一项研究表明,无论从低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长期暴露于室外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污染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来自长期开展的前瞻性城市农村流行病学(PURE)研究。总体上,研究发现,直径为2.5微米以下的空气污染物颗粒(PM2.5)浓度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所以心血管事件会增加5%。考虑到全球记录的的PM2.5浓度范围之广,这意味着该研究记录的所有心血管事件中有14%可归因于PM2.5的暴露。这意味着PM2.5已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图1城市农村流行病学(PURE)群落位置和-年平均PM2.5的浓度(A)城市农村流行病学社区图。(B)基线是名城市农村流行病学参与者3年平均PM2.5浓度的直方图。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调查了从到年21个国家35至70岁的名成年人,包括低、中、高收入的农村城市人口,并统计了这些人口所在地域3年(分别为,和年)的平均PM2.5值,平均为47.5ug/m3。PM2.5浓度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非线性暴露-反应函数提示,随着PM2.5浓度的增高,发生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中风以及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这其中属中风与PM2.5浓度的密切程度最高(HR1·07[95%CI1·05–1·10])。相关亚组分析涉及了个体差异、地域、居住环境、收入高低、吸烟等因素。性别、吸烟史、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不同的人群发生由PM2.5导致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即使有差异,这种差异也并不明显,而既往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病人,发生由PM2.5导致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而即便城市中PM2.5的含量比农村高,但是发生PM2.5导致中风的风险反而降低。之江心学评述:PURE研究是一项基于21个国家的30-70岁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早在去年9月,柳叶刀即发表了两项基于PURE研究的最新成果。上文主要告诉我们PM2.5浓度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呈正相关,以及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由PM2.5导致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有意思的是,《柳叶刀星球健康》近期还发表了一篇评论,指出中国此次旨在遏制COVID-19疫情的干预措施改善了空气质量,减少了非COVID-19所致死亡,而这一死亡人数的减少可能超过了中国因COVID-19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这似乎与上文遥相呼应。
参考文献
HystadP,LarkinA,RangarajanS,etal.Associationsofoutdoorfineparticulateairpollutionandcardiovasculardiseasein?individualsfrom21high-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zlfy/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