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技术应用到手术中
3月27日,医院的手术室中,主刀医生温树生和他的助手团队,正在为一名肺动脉闭锁合并严重室缺的患儿进行手术。这个手术室里同时存在着“两副”病变心脏及血管:一个在接受手术的宝宝体内,一个则在温树生和手术助手的MR(混合现实)眼镜里。
“某一个单项技术应用于医疗临床,医院都进行过。比如用VR进行术前方案确定,美国的约翰·医院今年初就做了两例,还发了论文。我们是全球第一次将三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医疗机构,而且这种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医院院长、心脏外科专家庄建表示。
患者刚两个月、体重3公斤医生看到的都是最袖珍的脏器
患者是一名刚刚两个月的病童,体重仅仅3公斤。病童的主干血管,被分裂成了5条细微的支线血管。恢复肺动脉的过程,需要将这五条都找到,并缝合在一块。手术过程中,还不能对旁边的胸腔脏器组织造成损害。婴儿手术,注定了医生看到、切割、游离、包扎的,都是最袖珍的脏器、组织。
这对医生的考验非常大,对患儿的折磨也是巨大的。需要在孩子的左右侧胸上分别开一个大大的切口,一个供医生施展手术,一个专门给医生来观察、发现、寻找、探查这些细微的血管走向。“一台手术下来,需要10小时以上,全程需要体外循环,对孩子的术后康复又多了一层考验。”
依靠虚拟心脏指引手术时间被压缩了6小时
3月27日这天,两个大切口被缩减成了一个切口。医生遇到不知道的血管走向时,打开混合现实眼镜,就能从眼镜里调取到一个立体的心脏来进行观察。这个只存在于眼镜里的心脏,与病痛的心脏接近%一致,是根据对病童的CT影像检查重建好的。温树生需要查看血管走向时,只需把这个虚拟三维心脏影像投射到手术台上方,或者直接把虚拟心脏放到患者胸腔内同实际心脏重合,这样就能根据影像的指引一条条地把侧支血管找到,进而完成后续步骤。
利用先进的影像检查和三维重建,再加上居于世界前沿的混合现实技术,温树生一旦遇到疑问,就可以从酷炫的眼镜里调取出一个三维的心脏来。借助这颗实时“漂浮”在术野上方的虚拟心脏指引,原本十多个小时的手术,被压缩到4小时。原本会在侧腹壁用手术刀划开的切口也免了,孩子能更快康复。关键是,使用类似的手术技术,并不额外增加任何的手术费用。医生头戴的混合现实(MR)眼镜,不到3万元,按患儿病变心脏接近1:1构建出来的虚拟心脏,也没有什么额外的成本增加。
AR显示屏
揭秘
患者、家属戴上VR眼镜到“心里”了解病变在哪
“做复杂手术时的适时引导,做外科医生的训练,将来用VR技术,还能非常形象地向患者、家属进行疾病讲解……”,庄建对于将VR、AR、MR,以及3D打印这些当下热门的先进技术和传统的外科医学结合,所发生的技术革命充满憧憬。庄建表示,之所以将三大影像领域的辅助神器,首先都聚焦在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领域,完全是因为复杂性先心的病变解剖结构非常复杂,手术是其唯一的根治方式。
庄建院长测试AR
只需要进行CT检查不额外增加患者负担“以前,类似的手术,外科医生要通过影像检查来了解病变情况。还要对人体解剖结构有着极深造诣,并且还要有着很强的空间感。需要把二维的影像片在脑内形成一个立体的映像”。类似的经验技能,其中一项都要有很深造诣且需要长期训练,何况是要同时具备多项。有了打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甚至混合现实技术后,就能很好地进行术前的手术演练,术中手术指引。
“目前应用于复杂先心领域,也同样能够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肿瘤切除等诸多医学领域。”庄建表示,由于这一系列的设备,价格并不高昂,患者以前只要进行CT检查,现在依然只要进行CT检查,并不额外增加患者的负担。此外,三维重建也就是几十分钟的过程,VR、MR眼镜这医院投资。将来,在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术前讲解时,完全可以让他们戴着VR眼镜,走进自己的“心里”来切身体会。
类似的让医生戴着一个酷炫的眼镜在其引导下的手术,省医已进行了四台,均实现切口减少、手术时间大大压缩。“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外科手术过程中进行体外循环的时间越短,患者恢复得越快”,庄建表示。目前,省医团队正计划与一系列科技企业进行合作,将这些技术和省医2万多例先心病资料结合起来做一套辅助诊疗系统。利用这套系统,医生和患者能够直观地了解病情,系统也能根据病情给出一个初步的判断供医生、患者选择。“用什么手术方式治疗最好,更加一目了然。”
手术医生不用全程戴着眼镜来操作手术做手术的医生,同时要观察病变心脏和虚拟心脏两个“靶器官”,会不会干扰到医生的具体判断呢?温树生作为最早期的体验者,有着很直观的感受。“那个MR混合现实眼镜确实比较沉重,戴久了医生也会觉得不舒服。”但好在,即便是再复杂的手术,医生也不用全程戴着那个眼镜。只有在医生无法通过直视、记忆找到血管时,才需要调取或固定在病变心脏上。用的时候可以调出,不用的时候,就把眼镜摘了,专心手术。
“戴上那个眼镜,拇指、食指一扣,就能通过眼镜里的光标固定虚拟心脏。过程有点像美国大片《钢铁侠》在空中打开操作界面,用手抓取想要的文件。”温树生表示,而类似大片里表现出来的轻型化、操作简单化的混合现实,也正是这一技术的改进方向。
如何确保MR、VR眼镜里的虚拟心脏,和真实的病变心脏一致呢?这有赖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虚拟图像的数据来源,都是患者CT影像检查的结果,然后通过软件重建后导入系统里,生成三维图像和眼镜里的虚拟心脏。”团队的影像专家、省医心导管室主任黄美萍表示,心在的CT设备,已经能做到极高的精度、准度,再加上重建软件的修正,进入眼镜的虚拟心脏和真实的病变心脏已能保持高度一致。
知多D
混合现实技术如何在手术中应用
第一步:根据影像检查重建的三维图像,用3D打印出一个1:1的模型。借助这个模型,医生可对复杂病例进行术前练手;
第二步:根据三维重建后的影像资料,在特殊的系统里,完全构建出一个和病变心脏高度一致的VR虚拟三维图。将虚拟心脏放大到一个真实房间那么大时,医生可戴着VR眼镜,走到这颗虚拟心脏的内部,看看心房、心室和每一条血管的流向,很快就能找到真正狭窄、几近闭塞的心血管位置。
第三步:用三维重建的资料,构建一个立体的病变心脏,存放于混合现实的眼镜里。真正手术时,再遇到不太确定的地方,戴上混合现实眼镜,调出这个立体心脏,用来指引手术完成。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科学新闻工作室
主持:陈养凯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实习生杨丽云通讯员张蓝溪靳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南方都市报App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mfzl/3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