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先心病治疗 >> 先心病免费治疗 >> 正文 >> 正文

儿科感染性疾病考点解析

来源:先心病治疗 时间:2020-8-3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98.html

  一、常见发疹性疾病   (一)麻疹

病原

麻疹病毒

流行病学

传染源:麻疹患者

传染性:出疹前、后5天。并发肺炎则延至出疹后10天

并发症

最常见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结核恶化、营养不良、VA缺乏

  

皮疹特点出疹规律

潜伏期

10天左右

前驱期3~4d

①发热②“上感”症状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④其他全身不适等

出疹期3~4d

;出疹顺序:耳后、发际、前额、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骤升达40~40.5℃,咳嗽加剧,烦躁或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

恢复期3~4d

全身症状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样脱屑和棕色色素沉着(后期诊断的重要依据)。7~10d痊愈。

  

     1.一般治疗..休息、..护理、..营养、..水分   2.对症治疗   治疗高热时用小剂量退热剂,切忌退热过猛;   给予维生素A。   3.并发症治疗

     1.控制传染源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d,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d。接触麻疹易感者检疫观察3周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儿   ①被动免疫:接触麻疹5d内立即肌注免疫球蛋白,可预防麻疹。   ②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为8个月,7岁时复种)。

  (二)风疹

病原

风疹病毒

流行病学

传染源:风疹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胎盘传播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预防

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天;风疹疫苗接种;高效免疫球蛋白

  

临床表现

后天性风疹

前驱期

短而不显、似“上感”症状

出疹期

发热第2天出疹并在一天内出齐出疹顺序:面、颈、躯干、四肢、;疹退体温恢复正常;出疹3~4天后,耳后、两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孕妇在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流产、死胎;也可早产器官畸形和组织损伤,如先心病。

治疗

无特殊治疗,仅对症支持

  

  (三)幼儿急诊

病原

人类疱疹病毒6型

流行病学

6~18个月小儿,春秋两季多见

临床特点

潜伏期

10天左右

发热期

急,体温突然升高39~40℃,持续3~5d,可有惊厥,一般状况良好

出疹期

热退疹出分布于躯干、颈部、上肢

恢复期

1~3d疹退,无色素沉着、无脱屑、脱皮

治疗

对症、隔离患儿

  

  (四)水痘

病原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流行病学

传染性极强,出疹前1~2天至全部结痂,约7~8天具有传染性;感染后获持久免疫,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

并发症

皮肤感染最常见,水痘肺炎、脑炎、心肌炎等

  

临床特点

潜伏期

10~21d,出疹前一天有低热和轻微不适,全身症状轻微

典型水痘

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可同时存在向心性分布;痒感重;

重症水痘

发生于有免疫缺陷或恶性疾病患者;高热、皮疹离心性分布

治疗

对症、护理、抗病毒(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合并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

  

  (五)手足口病

病原

多种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常引起重症病例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可引起爆发流行;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传播;学龄前期好发,普遍易感

  

临床特点

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上感”症状;;出疹部位:手、足、口、臀;出疹特点:斑丘疹和疱疹,“四不”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重症病例

典型表现+脑膜炎、脑脊髓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循环障碍

治疗

支持、对症、抗病毒;重症患者可静注丙种球蛋白

预防

隔离治疗、托幼机构加强监测

  

  (六)猩红热

病原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

冬、春发病率高,病人和带菌者为传染源,呼吸道飞沫传播

并发症

少数患儿发病后1~5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

  

临床特点

前驱期

起病急,发热38~39℃;咽痛、头痛、扁桃体充血水肿可有脓性分泌物;舌被白苔、;白苔脱落、草莓舌

出疹期

起病24h内出疹,24h内遍布全身;顺序:颈部、腋下、腹股沟、全身;“口周苍白圈”、“帕氏线”

恢复期

体温下降,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疹退1周后开始脱皮,面颈部糠屑样脱皮、躯干四肢可呈大片状脱皮

  

治疗

首选青霉素,肌注或静滴7~10d;青霉素过敏可选红霉素、头孢类

预防

隔离患者至痊愈及咽拭子培养阴性;对密切接触者给予长效青霉素

  

  麻疹:麻疹病毒“疹出热盛”   风疹:风疹病毒“发热第2天出疹”   幼儿急疹:人类疱疹病毒6型“热退疹出”   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四世同堂”   手足口:肠道病毒(EV)“四不”   猩红热: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帕氏线”“脱皮”

     风疹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潜伏期5~7天   B.高热   C.热退后全身出疹   D.颈后、枕后、耳后淋巴结肿大   E.出疹后脱皮

『正确答案』D

     对麻疹前驱期诊断极有帮助的是

  A.低中度发热   B.Koplik斑   C.Pastia   D.皮疹   E.草莓舌

『正确答案』B

  典型水痘皮疹的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   A.初起于四肢   B.分批出现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并迅速发展成为小水疱   C.粘膜皮疹可出现在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   D.水痘从中心处开始干瘪,迅速结痂   E.在病症高峰期可见到丘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

『正确答案』A

     二、中毒性细菌型痢疾   简称毒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   起病急剧、突发高热,病情严重,迅速恶化并出现惊厥、昏迷和休克。   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病死率高。

  (一)病因   病原菌为志贺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简称痢疾杆菌。有A/B/C/D四种血清型,我国以B群福氏志贺菌多见。   

  (二)临床变现与分型   1.潜伏期多数1~2d,短者可数小时;   2.临床表现   急、快、热>40℃,迅速出现惊厥、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肠道症状不明显,甚至无。   3.分型   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   主要表现为反复惊厥、昏迷、意识障碍   肺型(肺循环障碍型)   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混合型(两型以上先后或同时出现)   最为凶险,病死率高,可发展至DIC、肾衰竭等

  (三)诊断   ①夏、秋季节,小儿急起高热,无其他原因,应考虑毒痢可能;   ②与菌痢患者有接触史、不洁饮食史;   ③便常规:起病初有高热和神经系统症状,尚未排便,可用冷盐水灌肠,取其排泄物沉渣做显微镜检,若见大量脓细胞或红细胞可初步确诊。

  (四)鉴别诊断   热性惊厥;   流行性乙型脑炎   肠炎、结肠炎   (五)治疗   1.降温止惊   2.抗休克   ①扩容,纠酸;   ②应用东莨菪碱、酚妥拉明、多巴胺和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微循环;   ③早期、大剂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④应用纳洛酮,以提高血压和加强心缩力。   3.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②降低颅内压,首选20%甘露醇,或与利尿剂交替使用;   ③如有早期呼吸衰竭表现者及早使用呼吸机。   4.抗菌治疗   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钠(头孢三嗪)等药物,但小儿应慎用喹诺酮类药物。

     患儿,5岁。于8月中旬发病,高热2小时抽搐1次,有进不洁食物史,无呕吐、腹泻,体检:面色苍白,意识朦胧,四肢凉,血压:9.3/5.3kPa(70/40mmHg)   诊断首先考虑   A.高热惊厥   B.中毒性菌痢   C.乙型脑炎   D.阿米巴痢疾   E.病毒性脑炎

『正确答案』B

  为进一步确诊首选做哪项检查   A.脑脊液检查   B.血常规   C.便常规   D.脑电图   E.血培养

『正确答案』C

医考包过:临床执业及助理包过必看,周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mfzl/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