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先心病治疗 >> 先心病如何治疗 >> 正文 >> 正文

AHA丨SCORED研究索格列净

来源:先心病治疗 时间:2021-6-1

作者:张崇黄进医院心内科

点评专家:王清教医院心内科专家点评点评专家:王清教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天津医师协会胸痛专业组成员,天津心脏学会冠心病专委会委员,中国误诊学杂志编委。医院心脏中心进修一年。长期从事冠心病介入和永久起搏器植入工作。

//////////

当今全球2型糖尿病(T2MD)患者已超过4.5亿人,且患病率仍持续升高。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很高,因此急需一种新型降糖药物来降低T2DM患者慢性肾衰竭的风险。索格列净是一种钠-葡萄糖共同转运体2(SGLT2)抑制剂,同时也能抑制胃肠道SGLT1。抑制SGLT2增加尿糖排泄,而抑制SGLT1可以延迟葡萄糖吸收和减少餐后血糖。EMPA-REGOUTCOME研究和CANVAS研究分别评价了坎格列净和恩格列净对T2DM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SGLT-2抑制剂可降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肾脏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本试验中,索格列净可使心血管原因死亡、因心力衰竭住院和因心力衰竭紧急就诊的总人数的复合主要终点事件降低。但是,索格列净组与安慰剂组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索格列净可引起腹泻、生殖器真菌感染、血容量不足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此,需要进一步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来评估索格列净对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背景AHA|SCORED

SGLT2抑制剂已被证明可有效治疗T2MD,并降低患者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进一步增加了心力衰竭和缺血性事件的风险。索格列净是一种SGLT2抑制剂,同时也能抑制胃肠道SGLT1。抑制SGLT2增加尿糖排泄,而抑制SGLT1可延迟葡萄糖吸收和降低餐后血糖。然而,索格列净在糖尿病伴或不伴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在年AHA会议上,研究者报告了SCORED研究进一步对索格列净在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的预后进行了探讨。

研究设计AHA|SCORED

这是一项多中心双盲试验,将伴有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慢性肾脏疾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为25-60ml/min/1.73m2)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索格列净或安慰剂治疗。在试验期间,原本的终点事件是首次发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定义为死于心血管原因、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非致命性卒中),以及首次发生心血管原因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后来由于缺少资金,试验提前结束,主要终点被改为因心血管原因而死亡的总人数、因心力衰竭住院人数和因心力衰竭紧急就诊人数的综合结果。

研究结果AHA|SCORED

在19,名接受筛查的患者中,有10,人入选,其中人被分配到索格列净组,人被分配到安慰剂组,并进行了中位数为16个月的随访,人群基线表详见图1。

图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索格列净组和安慰剂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6%/病人年和7.5%/病人年(风险比为0.74;95%CI0.63-0.88;P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索格列净组为2.2%/病人年,安慰剂组为2.4%/病人年(风险比0.90;95%CI0.73-1.12;P=0.35)。对于首次因心血管原因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终点,危险比为0.77(95%CI0.66-0.91)。详见图2-4。

图2.索格列净组和安慰剂组在终点事件上的比较图3.索格列净组和安慰剂组因心血管原因死亡、因心力衰竭住院和因心力衰竭紧急就诊的总人数图4.索格列净组和安慰剂组在终点事件上的比较

与安慰剂组相比,索格列净组发生腹泻、生殖器真菌感染、容量不足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更常见。详见图5。

图5.索格列净组与安慰剂组不良事件的比较研究结论AHA|SCORED

在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无论有没有蛋白尿,索格列净组发生心血管原因死亡、因心力衰竭住院和因心力衰竭紧急就诊的综合风险均低于安慰剂组,但索格列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

团队介绍

医院是天津市医学中心,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心血管病学专业历经石毓澍、周金台、石嘉玲、万征、孙跃民等几代科主任不懈努力,学术水平始终居国内前列。在现任科主任杨清领导下,目前学科亚专业完备,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起搏与电生理、先心病与肺血管病学、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各亚专业均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医院心内科目前是卫健委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血压中心、中国房颤中心、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心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POCKETAHAImmediately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和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rhzl/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