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50多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生存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是医患双方对于医学发展的共同追求。半个多世纪以前,许多天才的心脏病学家就已经开始尝试对先心病进行介入治疗。从年Rubio应用钢丝导管切割狭窄的肺动脉瓣,到年Rashkind应用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房间隔造口术;从年Kan应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肺动脉瓣,再到同年Singer同样应用球囊导管扩张了缩窄的主动脉;从年Porstmann经导管封闭了未闭的动脉导管,到年King应用双盘伞封闭了房间隔缺损,再到年Lock行介入手术封闭了室间隔缺损。虽然,以今天的眼光审视当时的这些技术,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不可否认,正是这些勇于创新的医生们,用创造性的思维为先心病的治疗开拓了一条无比广阔的道路。后人在他们创造的技术之上,进行不断的设计和改良。如今越来越多的先心病可以通过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介入技术也更易推广和普及,这使得更多的先心病患者从中获益。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类先心病介入治疗器材引入国内,推动了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的蓬勃发展。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不同。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大,先心病发病率更高;其次,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医疗水平所限,某些先心病早期不能被检出。所以我国有更多的成人先心病患者,这些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使得介入治疗难度更大。另外,我们需要肯定国产品牌对我国先心病治疗做出的贡献。特别是年研制出的对称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使手术成功率增高,降低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我国该项先心病介入治疗走在国际前列。近年来,我国先心病介入医师培养也已日益规范,先心病上报网络不断完善,每年各个培训基地成功培养了大量的介入医师,服务于全国各地的先心病患者。一些国内较大、医院或心脏专科的先心病介入手术量不断增加,年均手术量可达例以上,同时手术技术也日益成熟,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介入医学是一门依靠器材的医学,一名合格的介入医生,除了要掌握精湛的手术技艺,同时要熟知各种器材设备的优缺点及使用特性,还要了解材料学的知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各类先心病介入术式及器材均非国人所创,这与我们手术量及病例基数并不相符。一名杰出的医生不仅要解放自己的双手,更要解放自己的头脑,能够高瞻远瞩的发挥创造性思维,设计出应用于临床的划时代产品。从思路的产生到产品的应用需要一个漫长的转化过程,甚至可能需要不止一代人的付出,因此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如近年来,先心病领域非常热门的经导管肺动脉瓣置入术,Anderson于90年代初期即提出了这一概念,由Bonhoeffer付诸实践,并于年将结果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甚至早于心脏外科领域目前最为热门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2年,最终于年将其完善成第一个可以在市场上推广的器材。据自然出版集团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数(natureindex)表明,我国科研产出虽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但是我们却极少有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技术产品,这昭示着我辈人以后奋斗之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观介入医学的飞速发展,更小的创伤,更少的痛苦,更便捷的术式,一直是医生与患者的追求,我相信先心病介入治疗学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前景。我满载使命与国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先心病介入治疗专家一道编写了这部《先心病介入治疗》,总结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展示我国学者先心病介入治疗学的认识与经验,为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实践与理论指导。
黄连军
年3月北京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sszl/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