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先心病治疗 >> 先心病治疗方法 >> 正文 >> 正文

之江心学ldquo小酌怡情rdqu

来源:先心病治疗 时间:2021-5-27
白癜风照片 http://m.39.net/pf/a_4678322.html

本期作者简介

陈小敏,女,硕士,住院医师。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专业方向为心电生理学,主要从事起搏器程控、运动平板、经食道心脏电生理等相关工作。有多篇SCI和中文核心期刊文章。

人逢喜事,喝点开心酒;失意落寞,喝点消愁酒;朋友好久不见,喝点重逢酒;职场应酬,更是免不了喝酒。更有人说“本是青灯不归客,但因浊酒留风尘”,不得不说,美酒的吸引力也太大了。殊不知,酒精不只是情绪的催化剂,更是房颤的催化剂。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其后果不仅局限于症状,还会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临床上已发展出诸多策略来治疗房颤,例如导管消融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律,抗凝药物预防卒中等策略。房颤的诱发因素,诸如年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饮酒、肥胖、睡眠呼吸暂停、心力衰竭等,目前也已得到重视。其中饮酒,尤其是重度饮酒,与新发AF的风险增加有关。以往的研究表明,酒精与房颤的发作存在直接联系。荟萃分析显示,新发房颤的风险与酒精摄入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每周饮酒每增加12g,新发AF的风险增加8%。于是,在医生的告诫下,许多病人不再大量饮酒,但每日少量饮酒,美其名曰“小酌怡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年韩国学者发表在《Europace》上的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共纳入名无房颤病史人群,对他们的饮酒模式及饮酒量进行记录并随访,以发生房颤作为终点事件。根据研究定义,患者被分为不饮酒者(每周0g酒精),轻度饮酒者(每周0-g酒精),中度饮酒者(每周-g酒精)和重度饮酒者(每周大于g酒精)。该研究的终点事件为新发房颤。新发房颤的发病率定义为新发房颤病例数/每人每年。新发房颤的风险根据饮酒模式进行分层。该研究还评估了绝对酒精摄入量和每周饮酒量的影响对房颤发生率的影响。图1研究路线图研究共纳入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分别有51.3%、32.1%、9.7%和6.9%的入组者患者被分为不饮酒者,轻度饮酒者,中度饮酒者和重度饮酒者。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表1患者基线数据研究发现,不饮酒者、轻度饮酒者、中度饮酒者和重度饮酒者的新发AF的发生率分别为2.84%、1.85%、2.21%和2.67%。在多变量分析中,轻度饮酒者患新发房颤的风险最低,因此被设定为参考人群。不饮酒者和中度饮酒者新发AF的风险分别增加8.6%(HR1.,95%CI1.-1.)和7.7%(HR1.,95%CI1.-1.)。重度饮酒者出现新发AF的风险最高,为21.5%(HR1.,95%CI1.-1.)。当将每周的酒精摄入量设定为连续变量(以克为单位)时,每周每多摄入一克酒精,就会使新发AF的风险增加2%(表2)。将患者按照性别和年龄分层后的亚组分析同样提示每周饮酒量与新发房颤发生率相关(表3)。表2新发房颤风险与饮酒方式的关系表3经性别和年龄危险分层后每周酒精摄入量的亚组分析饮酒频率同样与新发房颤风险相关。每周饮酒次数与新发AF的发生显著相关。排除年龄、性别等干扰后,与每周饮酒两次的患者(参照组)相比,每周饮酒一次的患者新发AF的风险最低(HR0.,95%CI0.-0.),每天饮酒的患者风险最高(HR1.,95%CI1.-1.)(表2)。根据性别年龄进行风险分层后,饮酒频率同样与新发房颤发生率相关(表4)。表4.经性别和年龄危险分层后饮酒频率的亚组分析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患者每次饮酒量与新发房颤的关系。每次饮酒的饮酒量与新发房颤没有任何显著性的关联。无论每周饮酒量是否超过克,饮酒频率与新发房颤的风险均显著相关(表5)。如果饮酒频率相等,则每周饮酒超过和少于克的人之间新发房颤的发病率和校正HR相似(表5)。相反,当患者按每周饮酒量(每周克)进行分层时,每次饮酒时大量饮酒的患者出现新发房颤的风险较低表5频繁饮酒与纵酒的影响

结论:

1、饮酒频率是新发房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每次饮酒的饮酒量对房颤的影响最小。

2、分次饮酒以避免暴饮可能不是预防新发房颤的适当策略。

3、本研究中观察到的轻度饮酒的预防效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之江心学评述: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它以房颤这个常见疾病为背景,选择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带给我们一些有趣的知识。首先,尽管临床已知饮酒与房颤发生相关,但除了戒酒,临床医生以往并无较为细致的饮酒干预方案。这种依赖于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干预方案效果如何并不清楚。正如上文所说,许多患者改豪饮为小酌,但这就能降低房颤的风险吗。这个研究告诉我们,不!该研究的结果显示,饮酒的频率与房颤的风险相关性极强。这就提示我们,在临床干预中,可能需要对患者进行更加严格的戒酒宣教和管理,这对于房颤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这是一项基于韩国国家医保数据库的研究,其研究样本为东亚人群,这使得该研究的发现可能能够较好的为我国临床工作所借鉴。

但该研究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该研究是基于数据库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其随访并非严密设计的定期随访流程,而是将未诊断为房颤的入选患者首次被诊断为房颤作为研究终点事件,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诊断信息偏差,房颤患者中很大一部分为无症状房颤,这类患者可能被漏诊,也就无从被纳入分析。其次,同样由于上述原因,该研究无法对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进行有效的区分;此外,该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医疗信息中的饮酒情况进行分析记录,无法动态观察患者饮酒习惯的变化对新发房颤风险的影响。

该研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信息,具备重要的临床价值。饮酒与新发房颤的关系以及其中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但无论如何,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考虑对患者说“戒酒,而不是少喝,才能远离房颤。”

参考文献

KimYG,HanKD,ChoiJI,BooKY,KimDY,LeeKN,ShimJ,KimJS,KimYH.Frequentdrinkingisamoreimportantriskfactorfornew-onsetatrialfibrillationthanbingedrinking:a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study.EuropaceFeb;22(2):-.

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38名(其中博士学位15名,硕士学位17名);正高职称10名,副高职称1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中国房颤中心、全国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NewEnglandof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各1项。

请看专家直通车

王利宏教授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杭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负责人。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中青年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浙江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入选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或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各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2项。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包括ICD、CRT、CRT-D)、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数千例。

未来可期

欢迎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zlff/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