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之一,每年大约有80万至万出生缺陷儿。照此数据,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缺陷儿降临,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占首位。我国每年新增15~20万先心病患儿,但是主动接受治疗的不到两成,60%的患儿因未及时治疗在一岁内发生死亡。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状况如此不理想,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先心病的认识薄弱,很多患儿家属对先心病治疗存在认识误区。下面由中国著名小儿先心病专家、医院小儿心脏外科李小波主任为大家分析一下先心病治疗存在的误区。
先心病治疗应警惕哪些误区?
1、盲目相信先心病可以自愈
很多患儿家长听说先心病可以自己愈合长好,因此盲目认为自己的孩子也能自愈一直没有手术,直到在入学体检时被查出来,耽误了孩子上学。李小波主任提醒,只有极少数缺损小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在3岁以内有一定自愈的可能,大部分先心病需要手术治疗。
2、先心病吃药可以治好,四处寻找非手术方法
有一些患儿家长认为先心病做手术风险大,费用高,寄希望于药物治疗,四处寻找特效药,因此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李主任介绍说,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因而必须通过手术矫正畸形,药物只能用于预防并发症等辅助治疗。
3、先心病无症状不要紧
由于人的心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所以即使患者有先心病,有些人平时无明显感觉,只是心脏能听到杂音。像上述提到的无明显症状,只是能听到杂音绝不代表没事,等到症状明显时,有的原来能治的,现在不能治了;有的甚至引发了并发症并引起生命危险。
4、先心病治疗效果差,治疗后也不能恢复正常生活
很多患儿家长会有这种悲观的看法,尤其是在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一般是当地的医疗条件落后或是没有及时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李小波主任强调,随着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先心病均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总的成功率在95%以上,简单先心病如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成功率几乎达%,术后可恢复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复杂先心病在手术时机恰当、技术保证的前提下,也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可以胜任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
5、孩子太小无法承手术风险,等大一点手术
很多家长认为患儿年龄小,抵抗能力差,想等小孩长大再治疗,这是临床上先心病延误治疗的常见原因。很多患儿在等待中丧失最佳治疗机会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易留下后遗症,有的甚至因此引起心力衰竭、细菌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其实,为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有一个最佳时机,先心病也不例外。及时的诊治能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并发症,并能降低死亡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年龄因素不再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绝对禁忌症,医院即使小婴儿也可以成功手术。早期进行先心病手术可减小患儿的心功能损害,而且年龄小无心理影响,不致有人格障碍,也没有美容问题。
医生会根据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患儿全身功能状态、心脏病发展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综合评估后决定最佳手术时机。先心病可以采取常规手术、介入手术、小切口手术、胸腔镜手术、杂交手术等方式治疗。
总之,李主任提醒发现有先心病相关症状医院检查,一经确诊应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进入以上治疗误区,以免产生不必要的伤害和危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zlfy/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