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简介
赵晨泽,男,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目前主要从事各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诊治和相关研究。目前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SCI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丁雪燕,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工作十余年,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专业为心律失常与起搏电生理,获得国家卫计委的心脏射频消融及起搏电生理资质,尤其擅长各种室上性(包括室上速,房速,房扑,房颤)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卫生厅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项,发表SCI论文数篇。
心房颤动(AF)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最常见合并的心律失常。对于这些需要CABG、瓣膜手术等外科治疗的房颤患者,我们往往也会同期行外科房颤消融术。由于外科手术本身也会导致心房基质的改变,引起进一步的心房电重构,外科消融成功率较低,大约40%的外科房颤消融患者术后出现房颤复发或是其他快速的房性心律失常。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导管消融术进行干预,达到消除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维持窦性心律的目的。然而,外科房颤术后的空白期尚未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启动导管消融的时机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尽管存在一定争议,房颤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的空白期已被普遍接受,那么外科消融后空白期的是否也是3个月呢?近期发表于JCE杂志上的研究给了我们一些参考。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所在中心年10月至年3月所有接受心脏直视手术+房颤消融的名患者。术者根据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不同选择了不同的术式,对于房颤复发高危的患者行双心房消融,其余患者仅行左心房消融。术后随访中,患者每次均需完成十二导联及动态心电图,其中前3个月每个月检查,之后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如出现房颤发作相关症状随时完成上述检查。复发定义为任何持续至少30秒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其中早期复发(ERAT)指术后3个月内复发,晚期复发(LR)指3-12个月复发。根据最后一次ERAT的时间在第一、二、三个月进行分组。统计显示,名(49%)在3个月的空白期出现ERAT,前三个月比例分别为(51.2%、11.0%、37.8%)。基线统计显示,ERAT患者年龄较大,左心房大小及持续性房颤比例大于无ERAT组。此外,ERAT组双心房消融比例、CBP时间等也高于无ERAT组。研究人群的基线人口学和临床特征详见下表:在12个月的随访中,无ERAT的患者一年内无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比例为97.8%(/),而ERAT患者总体比例仅为58.3%(74/;p0.),术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为95.4%、64.3%和8.3%(p0.)。术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ERAT末次发作的危险比分别为2.84、16.70和.75。ROC分析显示空白期的理想值为58天。无事件生存曲线及危险度归因比例如下:因此,研究者得出了以下结论:1)ERAT在外科消融术后比例高达49%;2)外科消融术后3个月内发生ERAT是LR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1个月内发生ERAT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其他ERAT患者;3)外科术后空白期的时间不应该是3个月,需要重新定义。之江心学评述:由于需要心脏外科治疗的患者常常合并房颤,所以这部分病人往往在外科手术同期行房颤消融术。一方面手术本身也会导致心房电重构,另一方面外科房颤消融同样面临复发的问题,因此这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房颤复发或是其他快速的房性心律失常并不少见。选择在什么时候通过经皮导管消融的方式再次干预房颤或相关的房性心律失常,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2个月可能是对于外科消融术后更适合的空白期的定义。另外,我们也发现,和经皮导管消融一样,大心房、高龄及持续房颤的患者也同样会面临更高的早期再发率,可能与电活动不稳定以及心脏基质改变相关。这提示我们,对于外科房颤消融术后的患者,如果有症状较重或发作频率较高的患者,2个月以后可能可以考虑启动导管消融的方式。但是,2个月以后的消融是否确实有效,且是否不会有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并没有数据的支持。我们以期对外科消融术后2个月后行经皮导管消融的患者进行分析,得到更有效的证据,证明2个月以后的干预是更加安全有效的。参考文献
ChoiJH,HwangKW,JungSM,LeeSY,LeeSH,ChonMK,KimJS,JeHG,ParkYH,KimJH,LeeSK,ChunKJ.Incidenceandclinicalimpactofearlyrecurrenceofatrialtachyarrhythmiaaftersurgicalablationforatrialfibrillation.JCardiovascElectrophysiol.Sep18.doi:10./jce..Epubaheadofprint.PMID:.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42名(其中博士学位18名,硕士学位18名);正高职称10名,副高职称1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各1项。
未来可期
王利宏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杭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数千例。
往期回顾
、之江心学: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增加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之江心学:体表心电图预测房颤和卒中--房间传导阻滞和P波时程介绍
、之江心学:急性心梗患者的亚临床甲减是否需要治疗?
、之江心学:MitraClip手术后导致医源性房间隔缺损
、之江心学:NSAIDs增加心梗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
、之江心学:口服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血压与事件之间也存在“J型曲线”
、之江心学:鱼和熊掌:经静脉ICD和皮下ICD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公布
、之江心学:EP指导下左房后壁消融在不合并左房低电压持续性房颤中的作用
、之江心学:存在有导线起搏器置入禁忌的患者,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安全性如何?
、之江心学: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双联抗栓治疗是否可以减量?
、之江心学:长QT综合征患者心尖段左心室收缩时间延长的预测价值介绍
、之江心学:房颤患者被遗忘的三尖瓣病变。
、之江心学:瓣膜形态影响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TAVR疗效
、之江心学:肺动脉高压预测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经导管三尖瓣修复的预后
、当秋水仙碱玩起跨界,居然有意外惊喜
、之江心学:心房颤动消融术前不行TEE/ICE是否安全:来自NOAC的启示
、之江心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对伴有冠状动脉疾病和严重主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长期影响
、之江心学:女性健康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绝经后妇女不良妊娠结局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之江心学: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中的作用
、之江心学:强化降压降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
、之江心学:NT-proBNP的新舞台——ICD之1.5级预防
、之江心学:肥厚型心肌病治疗迎来新时代: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Mavacamten三期临床实验结果公布
、之江心学:通过消融恢复窦律改善射血分数保留房颤患者的心衰
、之江心学:非心脏手术后新发房颤是否需要长期抗凝治疗?
、之江心学:房颤消融围术期的无症状脑梗
、之江心学:TAVR对慢性肾脏病严重程度的影响
、之江心学:新型降糖药SGLT2i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获益评估
、之江心学:P2Y12拮抗剂家族中的新星——Selatogrel
、之江心学:房颤节律控制:宜早不宜迟
、之江心学:美国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现状:GWTG-AFIB注册研究
、之江心学: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手术结果:一项系统评价
、之江心学: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与华法林对左心室血栓的治疗作用对比
、之江心学:一项随机化试验:心梗后B型钠尿肽和心脏重塑
、之江心学:2型糖尿病患者对起搏器治疗的需求增加
、之江心学:TAVR术后需要双联抗血小板吗?
、之江心学:心脏神经节消融术后心率反应性对晕厥复发或倾斜试验阳性的预测作用
、之江心学:TAVR术患者的麻醉选择:局麻还是全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nahjfu.com/xxbrhzl/6386.html